数字化建筑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运动形态变化的准自然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而随着这种新的数字化建筑技术的运用,人们就会更容易享受到速度般而不失优雅舒适的生活空间。而真正的速度空间在于创造更好交流的意义...... 宝马莱比锡工厂中央大厦是整体工厂的神经中枢,控制着全局。各种活动都在这里汇集并再次分支。这种设计适合用于生产线上的工人和参观者,甚至循环生产线本身。高挂屋顶的汽车运送带横贯于中央大楼之间,往复循环运转。这种在动态空间系统中早有说明的动态企业空间体系,将工厂的最北端和中央大厦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使其成为了各种生产活动的汇集区和中枢点。

工厂前面的整个区域仿佛都被中央大厦的“磁场”激活,变得富有生机。所有的运动过程都在这里汇聚,输送带通过三个主要生产空间:车体厂、烤漆厂和组装生产线。大厦的组织结构开拓出了一种明晰的从前到后的序列,即由公共、繁忙的活动转变为内向的活动。 入口立面退缩在巨大的呈对角出挑的顶层下。汽车从这里俯冲而下,将参观者带入由玻璃幕墙围合的大厅。通过该宽敞的大厅,参观者就可以更好地看到工厂内部的设计状况。 庭院式的设计风格不仅可以使该建筑内部的光线更加明亮,而且还使该建筑看起来更加宽敞,因此参观者能够清楚的观看到该建筑内部的设计状况。

剪刀式生产线 设计策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像剪刀一样交叉的生产线,它把中央大厦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连为一体,使整个空间连续流动。两条输送带像巨大的楼梯分别从北到南、从南到北逐渐上升。其中的一条从中央大厦入口大厅附近处一直延伸到第二层的中央大厦的中心点。另一条从南端的员工餐厅开始,逐步上升最后与第一条相遇,然后两条一起向门厅上面出挑的部分延伸。高悬的生产线下面设有质量检查部门,此处是各部门员工的视线中心。周围的其他部门的员工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汽车半成品在空中传送带上移动。

中央大厦内的地板相互连接,因此,在如此大的空间之内可以对各个部门的布局进行灵活适宜的设计,而这种设计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将所有的部门集中到一处统一的地带进行办公。而且这种设计还可以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如果各个部分相互分离,独占一隅,那么这种所谓的交流和沟通便不会实现。 该大厦内还有一个宽敞平滑的运动场地,在其上面是各个行政部门和工程部门的布局图。在南北输送带两端尽头的上面,人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这个宽敞平滑的运动场地。

共同交流的空间 在以前,工厂内部往往是根据职位的高低分离办公,而这种传统的方式显然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工厂运作模式。而完全开放的内部空间结构,能够很好地鼓励各部门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从而避免了传统封闭式办公的缺陷。

在工人工作区域内设有系统性的工程管理专区和行政管理区。这些工人来来回回,奔波于工作区和就餐区之间。白领区被设计在了地下室和一楼。同样的,一些蓝领的使用区域(包括寄存室和交流空间)也被设计在了一楼。而且,该大厦内还留下了一些空间,这些空间是特意保留的,将在二期工程中建造完工,其目的就是为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的空间。这样就避免了那种封闭式办公的缺陷。

具有景观特色的流动停车场 最初设计人员还考虑到了未来将如何建造一个大型停车场的问题,而现在这个问题转变成了如何才能在保持其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建造一座更好的建筑,使其更具活力。如果想调动车辆的内在运动机制,根据设计人员的建议,就要在“充满活力”的厂内建造一个停车场,从而在整个空间内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色彩纷呈、推陈出新的氛围。那时,处于该建筑内部的那些俯冲而下的传送带将达到最大的传送效率。 该流动性的场地内还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景观设计,其中包括碧水、芦苇、白杨以及垂柳。随风轻拂的片片芦苇、刚刚裁剪的垂柳以及成排成行的杨树相互映衬,使远处的地平线显得更远更美。

速度体验 不论是中央大厦还是其周围环境,设计人员在设计上都遵循了设计美学的观点,而这也恰恰与宝马超凡脱俗、独一无二的品牌特色相吻合。置身其中,参观者感受到宝马车一样的热情奔放。而人们在其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上,也能找寻到这种热情奔放的踪迹。 整体而言,由于考虑到建筑语言与宝马品牌的关系问题,因此建筑师所要建造的建筑不是建筑史上的重复,也不只是按照以前的构思进行设计的。恰恰相反,他们所要建造的应该是一座有机的建筑。它能够根据地形特性不断的变化并能够依势而建,从而达到一种相互连接、四通八达、浑然一体的效果。而曲线形态技术的运用则使这种构想成为了现实,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将不同形态、不同方向的建筑体连为一 个统一动感的整体,而不会出现任何的断裂现象。 新的数字化建筑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运动形态变化的准自然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而随着这种新的数字化建筑技术的运用,人们就会更容易享受到速度般而不失优雅舒适的生活空间。

图腾特色 当参观者步入该建筑内时,首先映入其眼帘的便是所谓的图腾设计图案。该图腾是整座建筑内最主要的特色所在。可以想象,作为该建筑内最主要特色的图腾会在灯光和玻璃结构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逼真动人。随着参观者的不断移动,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图腾、灯光以及玻璃结构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所在。有人建议应将该特色与全息玻璃和双色玻璃相互融合形成谱线分离的效果,从而使图腾内部的光线颜色能够不断地产生变化。 当参观者沿着外面的侧道行走到达中央大厦时,上文中所提到的参观者心目中的期盼之情,会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为了与特色的道路照明设备相配套,设计者们引进了一系列的照明材料,设计出了一种非对称性的灯光效果。而这种灯光效果的运用,使附近的土堰显得更加优美典雅。与此同时,设计者们还将安装一些高亮度的照明设备,以营造出一种所谓的“明星”效果。在这些灯光效果 的综合作用下,置身其中,参观者不仅会感觉到周围事物的优雅和美丽,而且随着他们的不断走动,参观者还会体会到一种动态之感。 第二图腾图案位于中央大厦侧道的拐角处。与主图腾图案相比,该图腾要小得多。该图腾可谓是此处的一背景性图案,不论是人们进入还是离开的时候,该图腾图案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该图腾图案和主图腾图案具有类似的特性,在灯光和玻璃结构的映衬下,它们都会显得更加逼真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