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快速建楼法”是否迷航?

2013-8-30 14:4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4| 评论: 0

简介:远大天空城市项目因扬起的风帆过于沉重,以至触礁搁浅。由此造成的漩涡,连带其快速建楼法一同卷入,在使用范围、条件等受到一番强烈的质疑。其实,对天空城市而言,炒作也好,乌托邦也罢,对此纠结毫无意义,最终能 ...

远大“天空城市”项目因扬起的风帆过于沉重,以至触礁搁浅。由此造成的漩涡,连带其“快速建楼法”一同卷入,在使用范围、条件等受到一番强烈的质疑。其实,对“天空城市”而言,“炒作”也好,“乌托邦”也罢,对此纠结毫无意义,最终能否建成,到时自会分晓。倒是该项目中所介绍的“快速建楼法”,笔者认为若能正本清源,意义重大。为今之要,更需要的是探讨这些技术在符合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内,值不值得推广,以及怎么推广。

据称,“快速建楼法”已经多次实验,不仅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仅用24小时,就于平地建起六层高的“远大馆”,也在长沙仅仅只花360小时,就建起一座30层高、700个床位的T30星级酒店。该技术还有诸多优势,如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生产;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特殊的钢结构体系抗震性强;施工人员少,施工现场不扬尘,以及使用寿命长,而且能拆、移建,呈现“可持续性”特征。这些已成为事实的项目实践,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毋须赘言,该技术与传统施工方法比,可谓高下立分,云泥之别。它对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改变劳动力结构和工程成本等,可谓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快速建楼法”不仅符合现代建筑产业化施工的许多特征,有的功能已属前沿。当然,符合现代建筑产业化要求的技术不止“快速建楼法”,还有许多。现代建筑产业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通过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概括地说,就是将建筑的部分或者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一个建筑整体。据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现代建筑产业之都”的沈阳市有关部门测算,推行现代建筑产业技术,可减少建筑垃圾80%,节省劳动力80%,节约水电60%,施工时间比传统施工方法缩短50%以上。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推广使用现代建筑产业技术,它不仅仅是一种建造方式的变革,也是整个施工技术体系的一个转型升级。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行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要求来看,都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所以,从业者们认认真真地研究“快速建楼法”及其它的现代建筑产业技术,仔仔细细地讨论推广中还存在哪些困难,需要改善哪些条件,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需要重点思考并加以解决的关键。

推广现代建筑产业技术成功与否,具有各种不同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笔者以为,由于是一场建造方式和技术变化的“革命”,势必会影响到传统低效率方式,和现有施工技术、工艺或是机制等方方面面的改变。但是近几年国家经济放缓,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工程项目低价中标普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困难,效益停滞甚至下降,让其增加成本采用新技术,谈何容易,若弄巧成拙还会变成企业生存的“威胁”甚至是“炸弹”。同时,许多企业专注于经营本身,对新技术所带来的冲击调整和适应能力不足,或干脆赖以应对,这也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但有利的因素是,现代建筑产业技术不仅顺应国家低碳节能、提高效率、保护环境等要求,也不存在与现在行业生产条件不兼容、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关键还是在于认识。而且中国不仅幅员广大,各地区之间生产率水平差距巨大,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完全可以应用这些产业资本,帮助一些落后地区的当地企业转换建造模式,增强发展能力。拥有这些先进产业技术的企业也有责任给那些地区提供必要支持,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建造水平。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在新的产业发展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国家需要激励能不断提升生产率和鼓励附加值升级的新技术体系推广,以缩小各地发展的差距,提高整体产业水平,这更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健全机制上,提供鼓励和引导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与环境。惟有这样,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的推进,才能顺风远航。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