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规划“撞车”,绿化夭折?

2013-8-30 14:2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5| 评论: 0

简介:南京市滨江路南侧有道防洪江堤,去年3、4月已进行绿化,可近日,长势良好的背水坡绿化带,被铲得只剩下黄土。有关部门回应,原因是前后规划撞车。 靡费财力的绿化项目,说毁就毁,令人痛心:将1公里左 ...

南京市滨江路南侧有道防洪江堤,去年3、4月已进行绿化,可近日,长势良好的背水坡绿化带,被铲得只剩下黄土。有关部门回应,原因是前后规划“撞车”。

靡费财力的绿化项目,说毁就毁,令人痛心:将1公里左右的绿化带毁掉重来,进行“提档升级”,理由看似堂皇,却无法回避成本上的考量:在拆而复建中,近百万的资金投入也会“打水漂”,成“沉没的成本”。

城市建设,终需规划先行,而不可有“打草稿”式轻率。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太多市政建设,缺乏长线谋划,也罔顾民意,到头来,罕有规划延续性可言。

“短命绿化带”,即为例证。绿化带被推,涉事部门将其轻描淡写,归结为规划“撞车”。这难逃公众追问:一者,在事先规划时,为何未通盘考虑?二者,打造更“高档”的风景带,究竟有无必要?

涉事部门称,毁掉原有的绿化带,是因它与滨江风光带总体设计不协调。再者,原有植被品种单一,长势不好。听上去不乏道理,可却带有“事后诸葛”的意味。再者,将钱“用在刀刃上”,是起码的财政伦理。可将绿化带毁掉,却劳民伤财。它能通过财政预算审批,确实匪夷所思。

规划“撞车”,意味着功能设计上的定位偏离。在朝令夕改的决策变更中,可以肯定的是,民意处在被架空的境地,无法被纳入决策参考系的框架。许多规划,被裹挟了太多的“长官意志”与政绩欲求,却无法与公众审美口味、公共利益契合。网民调侃规划成“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就是对此的讽刺。

规划“撞车”,绿化带就夭折,无异于一记鞭策:城市规划,当具备前瞻眼光,进行审慎权衡,并建立决策失误终身追究制;再者,财政预算审批,也该束紧篱笆。归根结底,市政建设的落点,是遵循民意,合乎决策理性。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