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李文捷:寻找城市的魂

2013-8-30 14:2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0| 评论: 0

简介:在一次城市再生与发展的国际论坛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将三个中国城市的照片同时放映,让人们识别出它们分别是哪一个城市,但是照片中的三个城市除了高楼大厦、立交桥、霓虹灯,竟然无其它信息可以作为识 ...

在一次城市再生与发展的国际论坛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将三个中国城市的照片同时放映,让人们识别出它们分别是哪一个城市,但是照片中的三个城市除了高楼大厦、立交桥、霓虹灯,竟然无其它信息可以作为识别它们的依据,其雷同程度令人惊叹!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在急剧的城市化浪潮中,中国许多城市的特色正在快速消失。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千城一面的现象?又该如何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城市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生长演变?

近年来,中国盛行全球化,从服饰到饮食,从娱乐到休闲,从房地产到城市规划,一切向世界看齐。全球化本身没有错,向世界看齐也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真的领悟了全球化的精髓。在我看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永远是全球化不变的主题。多元化的世界,多元化的城市,是大势所趋,硬性地将城市规划为一种模式,必将导致本土文化的缺失,自身特色的没落。

今天,欧洲一体化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是欧洲的城市却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伦敦和巴黎,柏林和阿姆斯特丹,罗马与雅典,米兰与布拉格,互美互宜。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并没有磨灭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徜徉欧洲城市,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常常会被历史撞了腰。

如在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曼彻斯特和伯明翰,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处处可感城市文明的“根”,在现代欧洲人心中,城市古建筑群或传统街区决非是城市的“疮疤”,而是代表着城市古老的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象征一个城市昔日历史的辉煌。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一个城市再怎么发展也不能忘本。因为一个忘本的城市往往容易迷失方向。

由此可见,旧的未必不好,新的未必真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正如一首歌所唱,不是你的就不要勉强,城市建设也是如此。那种强行上马,你有我也要有,你高我比你更高的心理膨胀之下,城市最遭殃。

而历史不是包袱,历史是财富,关键在于人们是否重视历史的价值,如何发挥历史的价值。若能俯身下去,寻找城市的魂,发掘城市的精神气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因势利导”,城市规划定会享有独特性、唯一性,城市也会走得更远。说到底,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应该承前启后,继绝扶倾。

“只知道规划城市的外表,或想像如何赋予它一个有序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外部形象,而不知道它现在本身具有的功能,这样的做法是无效的。把追求事物的外表作为首要目的或主要的内容,除了制造麻烦,别的什么也做不成。”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之中慷慨陈词。

我深有同感。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再也不能为无知和人性的贪婪交学费了。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