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向“拉链路”说不

2013-8-30 14:1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9| 评论: 0

简介:经常会见到城市中的某条道路每天都如工地一般尘土飞扬,不是在修下水道,就是在铺电缆、埋通信电路,道路半年内被反复开膛破肚,顾名思义拉链路。 拉链路在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资 ...

经常会见到城市中的某条道路每天都如工地一般尘土飞扬,不是在修下水道,就是在铺电缆、埋通信电路,道路半年内被反复“开膛破肚”,顾名思义“拉链路”。

“拉链路”在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据粗略估算,每挖1平方米城市道路平均花费至少上万元。在江苏某媒体近日的一项调查中,过去5年间,南京主城区道路经行政许可开挖3477次,约开挖面积30万平方米,抢修挖掘2529次,算下来平均每年大约1500次,这意味着,南京每年修路就要花费掉至少30亿元。

不仅在南京,“拉链路”在不少城市都普遍存在。政出多门、各行其道是症结之一。地下管线涉及自来水、排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燃气等方面,各管线单位受建设计划、资金、建设时序等因素的制约,往往无法或不愿意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而道路建设也不可能因某一条或几条管线不能同步埋设而搁浅,于是就出现了管线未能与道路建设改造同步进行的现象。于是,煤气公司负责煤气管道铺设,自来水公司负责自来水管道铺设,电力部门负责电缆铺设,“你方唱罢我登场”,常常是刚铺好又接着挖开。

对此,有关专家提出用技术手段解决城市“拉链路”问题。现在世界上解决城市综合管网问题的一个共同理念就是“共同沟”,即地下综合管网走廊。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已经有了“共同沟”,可以避免多部门重复开挖、路面经常被“开膛破肚”的顽症。鉴于建设“共同沟”的资金投入比较巨大,可以借鉴国外的方式。比如在日本,“共同沟”的建设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管线单位只对原管线的直埋费用出资。“共同沟”建成后,政府分担一半以上的管理维护费用,其余部分由各入沟管线单位分摊。

即便目前由于立法、管理体制、资金筹备等原因暂时不能修建“共同沟”,也可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反复修路、破路的现象。管理者在做城市道路规划时,应将眼光尽可能放长远,至少应该做10年规划,无论是道路等级还是管网承载能力和年限,都要有长远目光。

部分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加以遏制,如北京、重庆等地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后交付使用未满5年或大修竣工后未满3年的城市道路,不得挖掘。这些硬性规定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只是以形式化手段治理“拉链路”现象。而在治理“拉链路”和减少乱开挖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监管作用失灵,暴露的则是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前瞻性的实质,致使城市发展加快与规划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有科学性、长远性、整体性的建设规划,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城市更新,否则今天修地铁,明天扩马路,城市将永无宁日。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