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似玉:我造的房子会呼吸
杨似玉的称号有很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侗族鲁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自己喜欢的且被人称呼最多的是:木匠。 杨似玉,广西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木构建筑技艺的传承人。 杨似玉到外地建楼,曾有人问他:“你的设计图纸呢?”杨似玉回答也干脆:“我没图纸。”
杨似玉几乎没念过书,识字不多,但他能造出世上结构最复杂的建筑,他借助凿刀、曲笔等工具,将木构建筑的柱、瓜、梁、檩、枋等构件的尺寸位置,制成侗族建筑师特有的“香杆(竹条)”,只要修造者按杨似玉做的“香杆”上的标注去下墨,成千上万个构件的木建筑,也能精准建成,且建筑的构架之间相互产生支撑力,共同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木建筑。 杉木,是杨似玉最喜欢的造木构建筑的材料。“杉木最理想,不怕虫蛀及腐蚀。”杨似玉说。 他不喜欢钢筋水泥的房子,即使那些房子看似成本更低,建造速度也会快些。杨似玉表示,木头有韧性,懂伸缩,会呼吸,由此木制建筑也会自主呼吸,是有生命的,可自行按“冬暖夏凉”的原则,进行屋内小气候的调节。他说:“梅雨天,很多钢筋水泥房里的物品及墙面会起霉,但木头房子就不会。” 世界知名的三江程阳风雨桥到2013年为止,已屹立了整整100年。程阳风雨桥每10年整修一次,从杨似玉的父亲杨善仁那辈开始,杨家几代人就承担着程阳风雨桥的维护和保养。 曾有外地建筑专家想接手程阳风雨桥的整修,但现场看到长64.4米的桥,竟无一颗钉子,全凭一块块木料斜穿直套且凿木相契合,结构之复杂精巧,堪比迷宫,那专家放弃了最初想法…… 很多人有种错觉:觉得木房子不用钢筋水泥,甚至不用钉子,会“不那么坚固”。对此,杨似玉笑着对记者说:“我保证我造的木头建筑,柱子即使斜了1米也不会倒,抗震能力非常强。” 杨似玉近年有些烦恼,他担心自己的工艺会失传。“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每月也能赚个几千,很多人不想再做辛苦费脑的木工。”杨似玉这些年收了100多名徒弟,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被勒令回家跟他做木工,但他总觉得其中的可造之材仍不多,“这木构建筑的技艺,要是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那就是罪过了。”杨似玉说到这,皱起了眉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