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式建筑亮相奢展,传统回归还是市场严峻?
近日,2012北京国际奢侈品展(全球顶级私人物品展)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近百余顶级奢侈品牌集体亮相北京。展品涵盖广泛,从镶嵌二十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的顶级跑车,亿级起价的豪华游艇,到私人飞机,私人银行,高端艺术品、名贵珠宝再到马会俱乐部……该展会是国内重要的奢侈品展示、交易和消费平台。 此次展会上,值得关注的是别墅类产品的出现。来自海南的度假类别墅、成都的现代中式风格院落建筑——“中国会馆”,第一次在此类展会中登台亮相。在房地产政策宏观调控的市场大背景下,这样的亮相,是源于市场的严峻,还是房地产商的另辟蹊径?值得进一步的解读。
不过,从参展效果来看,显然,此类产品的出现,还是获得了较好的回应。以成都“中国会馆”为例,从展会的第一天开始,就获得了众多颇具消费实力的买家亲睐。 同时,近年来“中式建筑”在各地纷纷流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不断涌现出获得良好市场反应和口碑的代表性建筑,一改此前二十年中国高端住宅的市场结构,从单一的复制、模仿西式建筑,开始了对传统建筑和传统居住文化的回归。每一次“中式院落建筑”的出现,都成为当地高端居住的代表和典范,这应该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建筑形态的回归,更多的,我们应看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此次成都“中国会馆”在奢展会上引起的轰动效应,很能揭示一种“文化自信”的回归现象:面对西方和西方文明,我们开始有选择性的取舍,我们不再是简单和盲目的迎合。过去,“传统中式建筑”的买家大都集中在年龄层次偏大、文化结构偏传统的人群中,而此次成都“中国会馆”的众多购买者中,更大量的来自于40—50岁人群,都是风华正茂的“事业黄金期”的各行业翘楚,其中更不乏大量的“海归”人士,可以看得出来,对成都"中国会馆"的亲睐,是一种“文化基因”对位和契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