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紫禁城”出国反思城市建筑去中国味

2013-8-30 14:0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0| 评论: 0

简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怀恩市政府日前与澳大利亚中国主题公园有限公司(ACTP)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出售该市15.7公顷的土地,用于中国主题公园的建造。该公园将完全复制中国紫禁城的八个城门,同时将建造一个有9层楼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怀恩市政府日前与澳大利亚中国主题公园有限公司(ACTP)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出售该市15.7公顷的土地,用于中国主题公园的建造。该公园将完全复制中国紫禁城的八个城门,同时将建造一个有9层楼高的佛教寺院。拟建公园位于悉尼以北80公里,分7个区域,总投资5亿澳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计划于2015年开工,2020年完工。 当中国多个城市耗费巨资在复制西欧风情小镇之时,远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则按照1:1比例完全复制我国“紫禁城”的八大城门,走上复制中国建筑之路,确实振奋人心。

澳大利亚复制“紫禁”城,不管其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建筑艺术,还是为了打造中国主题公园,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把复制“紫禁城”当成旅游卖点“骗钱”。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复制“紫禁城”在客观上实现了中国文化价值、中国建筑文化的成功输出和中国建筑艺术的对外传播,让中国建筑通过澳大利亚这扇窗口走向世界,而且这种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是由西方人主动推动,而非被动接纳,效果将比办孔子学院模式更好。

对于澳大利亚复制“紫禁城”的举动,我们除了兴奋之外,恐怕最重要、最迫切的是反思我们城市建筑的去中国味、去中国化现象。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西方建筑主流思想影响,走上了去中国化道路,城市建筑舍弃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本土特色,忽视了建筑文化、建筑艺术,而是盲目地复制西方建筑垃圾,使得城市建筑大量雷同,粗糙仿制,文化缺失,“千城一面,万栋同根”,逐渐失去了中国城市建筑固有的中国特色和民族内涵的中国味,城市建筑的本土质感荡然无存。换言之,“紫禁城”成功走出国门,实质上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而且相对于另外两大体系,中国建筑体系历史更加悠久,体系更加完整,并且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更具有文化性、生态性、生命力和竞争力。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建筑的传统艺术风格,应当成为今天我国城市建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之一,我们需要的是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彻底抛弃。今天的中国城市建筑既要与时代需求相一致,也必须与我们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文化保持和谐。

我以为,从年初的著名建筑师王澍获得象征建筑师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到现在澳大利亚复制“紫禁城”,中国广受世界建筑文化影响的时代应该终结了,应该到了我们弘扬中国文化,实现价值输出的时刻了,不能再让中国城市建筑继续经受“欧风美雨”的洗礼而失去了中国味。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