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城市中,我们居住的小区未来将是什么样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人性化……当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跳出脑海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它们到底怎样才能实现?
来过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北京国奥村展区后,游客们即可找到答案。
建筑垃圾建展馆
走进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第一个迎接游客的就是立着古朴门楼的国奥村展区。国奥村由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村改造而成,并延续了过去广泛使用节能建筑材料、提高能源使用率等绿色环保理念。
为了完美反映出国奥村的“绿色”,展区本身也尽可能选用奥运会后场馆改造产生的建筑废料作为构件。通过一系列新技术和巧妙构思,既实现了废料的再生利用,也达到了装饰艺术的视觉效果。
展区门楼以代表中华传统尊崇色系的朱红与金黄为主色调,辅以北京灰映衬,彰显盛世中华国宅气势;造型借鉴中国宫殿建筑的表现手法,以祥云、圣鸟、金乌、牡丹等颇具传统意味的吉祥图案和金属五环造型等奥运元素相结合,将历史与未来在此和谐融汇。
更令人称道的是,门楼材料是利用国奥村赛后改造的建筑垃圾以及产自北京门头沟的“鸡血红”尾矿渣加工制作而成。彰显民族元素的同时也契合了低碳环保主题。
展区中央立着象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理念的内投影球。底座为方形,取“天圆地方”之意,把国奥村、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融为一体。基座是用建筑废料与“虎皮黄石”尾矿渣加工而成,呈现出粗犷的自然质感,与投影球的光洁相呼应,虚实之间显出灵动。
走过内投影球,一面“百家姓”浮雕赫然呈现眼前。它由中国百家姓组成,借助“姓氏”这种抽象的传统符号表现人和家的存在。姓氏文字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据馆内志愿者介绍说,这样设计是为“在一种节奏和律动中体现和谐、生机与活力”。在“百家姓”浮雕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超越了通常“家”的个体概念,力求以“地球村”的角度进行广义的诠释,以此倡导人们呵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让人想象不到的是,立体感如此强的“百家姓”浮雕,其材质竟与内投影球一样,也是由废弃装修材料等建筑垃圾添加“虎皮黄石”尾矿渣混合而成。
节能技术悉数亮相
取代了高能耗的奢华装修和复杂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展区通过几段通俗易懂的FLASH动画和建筑废料制成的沙盘,由浅入深诠释了国奥村在节能方面取得的成就。伴随着志愿者的讲解,观众徜徉其间,犹如上了一堂绿色科普课。
“这段动画模拟的是国奥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靠它每年能从太阳和再生水中获取6700万千瓦时的能量,可节约2.6万吨标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再生水利用节约电能40%。国奥村内的微能耗建筑,集20余项国内领先高新技术于一体,年节约能耗14万度……”
“这些沙盘上的管道代表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它从污水处理厂排入河道的再生水中提取温度能量,夏季节约电能20%以上,冬季每年从再生水中提取能量折合标煤约3600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600吨……”
“国奥村微能耗建筑,集中运用了20余项新技术,把大自然存在的热能、冷能、光能、风能、地能加以利用,特别是冬季自然储冷用于夏季空调技术,制冷不用电,能提供建筑物整个夏季约20%的供冷量,年节约能耗14万度。微能耗建筑就像大树一样,净化空气,吸收自然能量,为建筑提供电力、热水、供暖和制冷……”
环保理念当然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中。志愿者们将观众引到展厅后面的区域,一排装满废料渣滓的玻璃筒竖在那里。只见第一只装有黑灰色渣滓的筒上写着这样的介绍:“利用废弃混凝土、水泥等建筑垃圾,添加多种矿山尾渣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具有天然质感。本展馆灰色墙体、柱子以及地面铺装,均由此原料加工而成。”
再看旁边的几个玻璃筒,也都写着类似的介绍。原来,国奥村展示馆中,除去门楼、投影球、“百姓墙”之外,仿木门、咨询台乃至部分装饰纹样,也都是由建筑废料、矿渣混合制成。
至此,观众们才恍然大悟。一路走来,所到之处所看之物,尽是变废为宝的结晶。“这些废物做成的宝贝,都将应用到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年轻的志愿者说得踌躇满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