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新疆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乌鲁木齐:地热向低碳时代挺进

2010-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0| 评论: 0

摘要: 乌鲁木齐:地热向低碳时代挺进 每平方米采暖费12元左右 1月31日,乌鲁木齐市的最低气温达到了-14℃,而在位于乌鲁木齐市长春路的电力科学研究院2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内,温度计显示为20℃。20℃的室内温度,对于 ...

乌鲁木齐:地热向低碳时代挺进
每平方米采暖费12元左右

1月31日,乌鲁木齐市的最低气温达到了-14℃,而在位于乌鲁木齐市长春路的电力科学研究院2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内,温度计显示为20℃。20℃的室内温度,对于供暖来说是平常的。但不平常的是,这2万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并没有接入乌鲁木齐集中供暖网线,而是全部采用地源热泵供暖,这里地源热泵的供热成本,每平方米不足12元,是乌鲁木齐集中供热价格的近一半。

“无污染,零排放,供热成本低,热损耗小,冬天可以采暖,夏天可以制冷,我们正在全市推广这项新技术,目前已经有10多个小区准备采用这项新技术供暖。”每次向来客介绍起地源热泵,该院副总工程师、锅炉研究所所长王涌总是特别激动。

跟随王涌的脚步,记者来到位于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负一层地源热泵房,在这间不足100平方米的房间里,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几百根粗细不一的水管,两台地源热泵正在运转。王涌指着一排水管说,这些水管把水送入地下,利用地热加温,然后通过热泵将地热传送到各个房间。

地源热泵的发展史

王涌给记者介绍说,“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于1912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而该技术始于英、美两国。

早在1946年,美国就在俄勒冈州的波兰特市中心区建成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但是这种能源的利用方式没有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技术、理论上都没有太大的发展。

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欧洲开始了研究地源热泵的第一次高潮,但由于当时的能源价格低,这种系统并不经济,因而未得到推广。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次能源危机,地源热泵才开始受到重视,许多公司开始了地源热泵的研究、生产和安装。这一时期,欧洲建立了很多水平埋管式土壤源热泵,主要用于冬季供暖。虽然欧洲是世界上发展地源热泵最成熟的地区,但是它也曾因为热泵专家不懂安装技术,安装工人又不懂热泵原理等因素,致使地源热泵的发展走了一段弯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关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法律制订越来越严格,地源热泵的发展迎来了它的又一次高潮。欧洲国家以瑞士、瑞典和奥地利等国家为代表,大力推广地源热泵供暖和制冷技术。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保护政策,使得地源热泵生产和使用范围迅速扩大。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地源热泵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更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地下系统的研究,努力提高热吸收和热传导效率,同时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影响问题。地源热泵生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瑞士和瑞典的年递增率超过10%。美国的地源热泵生产和推广速度很快,技术产生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地源热泵生产和使用的头号大国。

我国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尝试使用地源热泵技术,196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水冷式地源热泵机组。1997年中国科技部与国家能源部签署了中美能源效率及可再生能源合作议定书,其中一项就是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战略。1998年中美两国确定在我国三个分别代表北部寒冷地区、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和南部亚热带的北京、宁波和广州建立三个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分别是北京食品发酵研究所综合办公楼、宁波雅戈尔工业城和广州松田职业技术学院。从1998年开始重庆建筑大学、青岛建工学院、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和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等高等学府相继建立了热泵试验平台,2005年国家建设部将地源热泵技术列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可以说地源热泵技术在我国内地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但是地热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晚, 直到2005年,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指出要加快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的利用,地源热泵迎来发展的高潮。2008年,中国科学院的报告指出,要将地源热泵在2010年发展为补充能源,2050年作为主导能源之一,而2009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围绕减碳排放问题,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概念的普及,更让许多城市开始关注地源热泵技术。据了解,目前地源热泵技术在沈阳推广的比较成功,已经有6000多万平米的建筑使用了这一技术,在全国,已经有超过上亿平米的建筑正在使用这一技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