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赴京讨“气” 发改委称天然气年内不涨价
今年冬天的一场大雪,让电、天然气等的供应一下子紧张起来,酝酿已久的资源价格改革,此时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过,改革的主要方向,还是奔着涨价而去。至于加强市场化建设,破除行业垄断,减轻企业的行政负担等,还很难有较好的办法。那么,难道每一次改革的代价,最后都是消费者来承担吗? 11月19日下午,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开电价调整新闻通气会上,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透露,今年年内天然气不会涨价。 【现状】 全国多处天然气供应告急 气价改革或提前解决 近期,由于罕见的暴雪天气造成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全国多个城市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液化天然气(LNG)的供应链甚至面临断裂风险。半个月之内,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平均每吨已暴涨500~700元,涨幅已超过两成,而且涨势仍在持续。 在天气因素之外,有关气价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令能源定价机制问题“热度”上升,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的涨价预期。专家指出,此次天然气危机凸现中国气价改革的滞后,预计气价改革在合适时机将提上日程,方向是与替代能源“挂钩”,通过价格竞争引导需求。 作为继去年12月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改革之后,我国能源领域的第二个重大定价机制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已经成为近期业界关注的焦点。 早在2008年12月,就曾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价格司组织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调研将于2009年出成果,2009年年底前实施改革。 【数据】 全国多处城市天然气供应短缺 据能源咨询机构息旺能源提供的消息,近期的雨雪天气已使全国多处天然气供应短缺,西安、武汉、重庆、宜昌、南京、扬州、杭州、日照等地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其中,武汉市天然气日缺口已高达60万立方米,约为平日正常情况下气量的40%;南京市天然气日缺口达到40万立方米,相当于南京计划用量的40%。 该机构分析师指出,尽管今年9月中石油已对其西气东输及陕京天然气管线分别扩能,但目前突如其来的快速降温使得国内天然气供应力所不及。加上近期各地天然气用量突增,导致长输管道中天然气管存量异常降低。这些因素使得天然气供应缺口在今年这轮寒潮中异常凸显。 不仅如此,全国10余家LNG生产企业也由于天然气气源供应不足出现大范围减产或停产。在分析师看来,这一局面的改善取决于天气。由于气温直接调节供需矛盾,因此近期气温是会回暖还是继续下降值得关注。 【原因】 两巨头不批新增供应量?根源在缺气 “这次供应危机表面上是天气原因,实际还是国内缺气造成的。而缺气的根源在于目前天然气的价格管制。”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说:“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利益驱动,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气田。而进口天然气也是因价格矛盾迟迟难以进到国内。”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天然气问题专家刘毅军教授则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其实方案早就有了,只是在等待合适的出台时机。未来天然气的价格将肯定与替代能源相联系,具体而言,将与天然气用户所在地的替代能源“挂钩”,而用户对天然气的选择也是价格竞争的结果。 液化气厂为什么大范围减产停产呢?答案是没有用于生产液化气的上游天然气供应了。 为什么天然气供应不上来呢?有关人士称,主要是气源太少,管道气不够用,无法满足下游企业需要。 不过,有企业给出另外一种说法:中石油、中石化不批这些企业要求的新增供应量。“中石油、中石化限制供应量。”有关人士说,“比如合同上签订月供应量是1万方天然气,中石油、中石化就给这么多,不会多给一点。” 对此,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表示,中石油、中石化按合同量的依据来供应,这也无可厚非。 【企业】 价改难破“气荒”困局 即将出台的天然气价改是否会解决这个困局? 相关企业人士说:“就算价改,我认为也不起什么作用。我们公司用高价气很多年了,占到公司用气量的1/3,价格也比平价气高一倍多。” 行业分析人士也认为,价改迟迟不出,国家相关部门可能也是考虑到大幅提高民用液化气价格不会被消费者接受,而在经济复苏尚不稳固时,工业用户也无力承担更高的气价。 相关新闻 我省已派专人赴京协调气源 开封停止工业和汽车燃气供应 郑州供暖季供气缺口达4500万立方米 商报讯(记者 陈清利)湖南部分地区启动应急预案应对天然气紧张,武汉城区出租车加气站点全面停止供气,重庆出租车加气不畅、排队千米至少等2小时……当国内不少省份出现天然气紧张、西气东输二线还未向河南供气的情况下,我省天然气气源是否充足? 据郑州燃气最新数据显示,根据预期,今冬供暖季郑州天然气单日用气量将突破260万立方米,但按照目前供气情况,日均仅可供应200万立方米,高峰单日缺口达60万立方米。预计本供暖季郑州市天然气总供气缺口将达到4500万立方米。 开封市新奥燃气公司也传出消息,目前,上游气田给开封的日供气指标是17万立方米,从11月16日开始供气量猛增到25.4万立方米,日供燃气缺口8万立方米。目前,新奥燃气公司已关停了所有的工业和车用加气站供气以保民用,但仍难完全保证采暖供气。 去年,为缓解我省用气紧张局面,确保冬日用气高峰期我省居民生活及部队、学校等重点用户用气,我省一方面积极与上游气源单位协调,尽可能多地争取气量指标;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城市天然气利用临时干预措施,提倡并鼓励用户节约用气和“气改电”,限制对工业、汽车等用户的用气。 昨日,身在北京的省能源规划建设局任文杰处长表示,尽管我省天然气供应也出现了紧张的情况,但与湖南、重庆等省份的状况相比,还是要好得多。目前,他与同事一起,正在北京积极协调气源,以便让我省在今冬明春供暖高峰时期渡过难关。 供气板块股价全线飙升 由于入冬以来气温剧降以及雪灾影响,国内部分城市频频出现了供气短缺的现象。在半个月之内,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平均每吨暴涨了500~700元,涨幅平均超过两成。 受此影响,18日供气板块个股全线飙升。超级大象股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收盘也分别上涨了3.25%和1.23%。湘财证券研究员王强表示,由于国内外天然气价差,天然气改革必将导致天然气价格上调,长期来看这将直接利好上游开采生产类公司如中石油和中石化,而如果改革后管输价格上升,区域龙头陕天然气或受益。 而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也表示,由于市场预期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年底或年初会出台,这使得相关公司存在业绩提升的预期,再加上近日部分城市供气短缺的新闻频频发生,这也成为股价上涨的一个刺激因素。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