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城市低碳 查看内容

26℃空调节能行动难落实 低碳经济起点变门槛?

2009-8-2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17|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商场、酒店和政府部门办公场所兴起的“26℃空调节能行动”,一度被称为我国低碳经济的起点。然而,记者在夏日走访沪上各大商场和酒店,却发现“26℃空调节能行动”看似容易做亦难,许多商场和酒店将空调调控到 ...
近年来商场、酒店和政府部门办公场所兴起的“26℃空调节能行动”,一度被称为我国低碳经济的起点。然而,记者在夏日走访沪上各大商场和酒店,却发现“26℃空调节能行动”看似容易做亦难,许多商场和酒店将空调调控到22℃的低温,任凭室内“寒气逼人”。

26℃难落实,低碳经济“起点”变“门槛”?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和实地测量发现,很多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空调温度设置并没有达到26℃的标准。

在香格里拉大酒店,记者还没有进门,便感到门童拉开大门时从大堂里飘来的嗖嗖冷气。酒店服务人员无一例外地身穿长袖套装,而进进出出的男士都是西装革履,女士大多也身着套装,有的甚至还披着羊毛披肩。

正在这里参加会议的高女士告诉记者,长袖外套或披肩是她到各个酒店参加会议的必备品,因为会议室里太冷了,“有时候冷得都可以冬眠了。”高女士开玩笑道。

记者拿着温度计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堂的几个不同地方测量温度,结果显示温度最低的地方为21℃,而最高的地方也不过24℃。记者找到酒店相关负责人,负责人认为记者的温度计测量不准确,执意要用酒店工程部的专用温度计测量,令人尴尬的是,测量结果比记者测得的还要低。

在位于浦东的金茂时尚中心,记者测量到的平均温度只有23.4℃。偌大的一个购物中心,顾客寥寥无几,寒气逼人的空调却丝毫没有降低威力,不禁令人感叹。

而在虹桥的喜来登酒店,顾客也体验到同样的袭人寒意。穿西装的客人还算自在,如果在盛夏穿着“时令”服装的客人就难免要“受冻”了。

酒店如此,饭店也不甘落后,竞相营造“清凉”环境。上海白领周小姐到南京西路的一家饭店参加朋友婚礼,因为饭店空调温度太低,回家后就感冒了。

酒店饭店为何不买节能账?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中就明确指出,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2007年,有关部门再次发出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可是,如此三令五申,酒店为何对节能条规置若罔闻?

上海节能减排协会副会长蓝毓俊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为了让客户感到满意舒适,各个酒店都会将温度调低一下,完全执行26℃这个标准有点困难。“酒店现在比较在乎的还是酒店客房率的竞争,他们生怕如果做得不好,接到顾客对温度太高的投诉,一些散客会流失。”

上海节能监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虽然规定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6℃,但是却没有明确超过26℃的具体处罚办法。这样一来,26℃的长期效果是不能保证的,“可能被监察部门查了就改了,不查温度可能又低下去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大酒店的负责人也并非不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浦东一家大酒店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酒店装备有一流的节能设备,“我们酒店有最先进的夜间冰蓄冷节能技术,减轻了白天高峰期的用电压力,另外,我们还安装了变频空调。”

然而,谈到“26℃”控制,这位经理和记者打起了“太极拳”,顾左右而言他。安装了最好的节能设备,却不遵守节能减排规定,无疑是把节能减排当成了“面子工程”。

低碳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

统计数据显示,夏季室内温度每提高2℃,至少节约10%的用电,而生产这10%的用电所消耗的电煤以及生产过程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将随之减少。

“一个酒店10%的用电量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全中国所有酒店如果都能省下这10%的用电,中国将有可能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大国。”

蓝毓俊指出,以上海为例,空调用电在全上海用电中占到40%,今年上海的最高用电负荷已经到了2380万千瓦,差不多有900万千瓦的负荷来自于空调。如果这900万千瓦空调的节能工作做得好,将对整个上海市的节能工作产生明显效果。

他指出,“酒店是城市里的用电大户,理应成为节能减排的先锋,这对于我国向低碳经济方向的过渡是极为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

“26℃空调节能行动”为何难以在公共场所推广?低碳经济如何逐步落到实处?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多年以来,我国公共建筑的空调管理比较粗放,空调温度设置不尽合理,导致了能效不高,造成能源浪费,增加了环境压力,这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26℃空调节能行动”计划出台之后,尽管监察部门对公共场所温度控制的监察力度加大,但是类似商场和酒店这类营利性公共场所依旧是温度控制的“老大难”。

专家呼吁,要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空调控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难题,家电行业与酒店行业的相关标准问题、政府立法与管理问题以及百姓节能意识宣传等与26℃行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配套改善,更需要社会各界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未来将加大对公共场所温控的监察力度,形成巡查制度,努力增强社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同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