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新机场引桥垮塌之谜
2010年1月3日下午14∶20时,云南省昆明市,由云南建工市政公司承建的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配套引桥工程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突然发生了支架垮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 昆明新机场位于昆明市的官渡区,拟定名为昆明小哨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唯一开工建设的机场,国家重点工程,总投资高达230多亿元。 该工程由北京市政设计研究总院设计、云南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云南建工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施工,2009年5月1日开工建设,预定2011年5月31日竣工。 事故发生之初,承建方云南建工市政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曾说:“不排除天气的原因,比如刮风引起。”引来网友无数“砖头”。有人质疑搭建的钢架不牢固引起,或说工程被层层分包,利润被层层分割,终端人员寄望于通过偷工减料牟利。 现场监理落空 《云南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规定:“审查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及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机械工、塔吊司机及指挥人员、爆破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 云南建工集团安全部主任段益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对于架子工这类特殊工种的工人,是要持证上岗的,审查资格亦即必须检查其是否经过培训、持有上岗证。 而多位曾参与搭支撑架的农民工,都表示自己从未取得过上岗证,只是跟着老板做的工程多了,就“懂得”搭架子。搭架子的时候,有技术员和监理在旁边,告诉工头怎么搭,然后由工头告诉工人怎么搭。垮塌段的支撑架,是由工头杨天顺带人搭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项目部管理人员获取的生产例会会议纪要上看到,虽说公司在2009年9月便已开始组织农民工入场,但直到12月18日,市政公司项目部质量安全负责人熊新见仍要求包工头(各班组长)尽快将特种人员上岗证上报到项目部。记者随后又找到事发时在现场的项目部技术员小董求证,回答是:这个问题经常提,也见过有人把证报上来,无证上岗的情况不能说没有,大概是一般工地上的通病。 根据会议纪要的表述,施工现场的许多质量安全问题都没能在现场得到纠正,监理被指缺位: “剪刀撑不按规范要求搭设,搭设高度为45度,搭接接头不得小于50cm,搭接头处不得少于两个扣件,不允许采用直接扣件接头……” “高空作业有人不系安全带…… “预应力钢绞线方面目前处于失控状态……穿束时钢绞线油污污染箱梁钢筋…… “责令四川建科施工队两天(12月5、6日)将不合格的材料拉出现场……” 依据细则,监理单位还须“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自查工作?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 ;参加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检查。”然而从12月4日到12月25日,连续四周施工公司项目部生产例会的会议纪要表明,公司自查出的问题未能有效整改。 如“上人梯”的安全隐患,早在12月4日之前,就被施工方自查出问题,11日项目部例会上认为整改不彻底。18日,项目部安全员说“上人梯”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 对这种依靠公司自查没能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监理单位有否彻底纠正和保证安全的手段?云南建工集团安全部主任段益庆1月8日上午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提问时说,监理方应该及时发现,一段时间不能整改到位的,应该向上汇报,也可以向业主机场指挥部报告,如果所涉安全问题情况严重,可以下达暂时停工令,并可以向安监部门报告。 项目部的会议纪要显示,监理方对前述安全问题的整改未起作用——12月25日,项目部经理徐德能仍然发现“上人梯不合格”。 由于该项目的监理方——云南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拒绝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而事故调查组实行闭门调查的方式,监理方的一切资料和信息都被严密封锁,因而,监理单位是否严格细致地履行了《云南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职责,尚未可知。 就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已发现的这些情况,云南建工集团安全部主任段益庆与技术部副主任王自忠评价说,就工程施工安全来说,现场控制是最要紧的环节,施工方云南建工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自身的安全控制非常重要,现场的安全监理是同样重要的一道保险,这两道保险一放松,现场失控,事故就很难避免。 对此,1月9日下午婉拒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云南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监理公司在事前并非无所作为,等待调查组出结果吧。 工人与管理员、技术员各行其是 1月6日,在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带到项目部技术员小董病床前时,工人认他是监理,次日,再次见到记者时,对自己不认识从同一个桥上摔下受伤的技术员,他表示尴尬,并说:“我们跟公司的人不打交道。” 李正华、段友志、高世兵、黎世贵、李加顺等曾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工人都说,从来没有和公司的管理人员、技术员直接打过交道,哪怕就在一个桥段作业,如果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觉得自己操作不对,也是去找自己的工头,由工头来说。 技术员董思维也在7日证实,一般发现有什么需要纠正的,都不会直接对工人说,而是找班组长(工头),由他转述。要是需要做技术培训的话,也是培训大小工头,交代他们回去后找工人开会,由工头自己培训工人,这样做方便。 在施工现场这样做,工头转述会不会走样?会不会效率低下或者发生错误?技术员回答说,这个做法,现在已是程序。对此,云南建工集团安全部主任段益庆与技术部副主任王自忠证实,这么做,已经是行业比较通行的程序。 而工人对此问题的回答却是,工友们都是在桥梁行业做了好几年工的,虽然没有正规培训学习过,但人跟人地学,该怎么做,基本上不用教,都懂。 2009年12月4日的会议涉及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这一现象作注:“劳务队的工人严禁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发生任何口角和行动上的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