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机场“当头棒”能否敲痛脆弱的安全
昆明新机场几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人告诉记者,在建引桥垮塌,主要原因就是搭建的钢架不牢固,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偷工减料。据介绍,按照一般规定,在建桥梁搭建钢架时,除去竖钢可以有一定的密度和高度,横钢加固的要求非常严格,前后左右都必须进行加固,每隔1米,必须用蝴蝶扣加固,同时还要上下交叉加固,形成一个整体,若有一根钢架不稳固,或者松动,都会导致整个钢架垮塌。(1月5日《重庆晚报》) 综合各种因素,我觉得昆明新机场引桥垮塌事故,最终不外乎几种情况:一是设计有问题,没想到昆明能够有这么糟糕的天气;二是建设有问题,施工方不该偷工减料;三是监理有问题,工程施工自始至终有监理单位,可问题还是存活了;四是承包程序有问题,国家曾多次出台文件,禁止层层发包,可昆明新机场引桥工程并没有令行禁止;五是承包企业的标准化问题,据说有一些民工对技术不懂,根本不懂建筑,却在工地顶了“半边天”;六是施工公司利欲熏心,偷工减料,以求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情况,我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资料显示,昆明新机场近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大型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是云南第二个“5+1”工程,计划于2010年转场使用,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2800万人次,2020年达3800万人次。如此重要的工程,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法施工,可谓胆大包天。从这个层面说,昆明新机场引桥工程现在垮塌,提前敲响了该工程的警钟,比那些“楼垮垮”、“楼薄薄”、“楼糊糊”、“楼歪歪”等还强点,至少该豆腐渣提前暴露,比投入使用后再发生要损失的小得多。 刚才说了,类似昆明新机场“楼省省”的事件曾多次发生,多数已经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重创。可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发呢?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监管不到位、制度太疲软,让一些人投了机取了巧,终酿大祸。当然,也不排除工程施工中的利益交换,人为地让制度有名无实。 我们不妨把昆明新机场引桥工程垮塌事故当作是2010年的“当头棒”,然后重重地敲向有关公权部门和黑心建筑商;直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片”、“一处亡羊,多处补牢”。吁请政府尽快完善公共建筑安全设计规范,加大安全责任惩戒力度,尤其是不要图一时之快、贪一时之利,永远不要忽视安全这个核心命题,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