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家装市场猫腻亟待规范
近年来,由于巴城楼市火爆,带动了家装市场的红火。但由于家装市场不规范,以及家庭装修涉及项目繁多,消费的数额较大,引发的投诉也不断增多。记者日前在调查中发现,法律滞后、经营管理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设备落后,是造成目前家装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内幕 装修材料都有回扣 “我搞装修的主要利润是来自装修材料。”在巴城装修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的杨某日前向记者揭开了家庭装修中的黑幕。 据他透露,装修工人采购材料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装修材料市场,店主与装修的工人都很熟。如果装修工人替房主购料,要多少就给多少,没有讨价还价这回事,成交额和市场价的差价,店主会返还给装修工人。 杨某说,房主如果跟着装修工买料,那么市场价为100元的装修材料,店主会要价150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房主以120元购得。那么,装修工还可得到20元的回扣。杨某还说,无论买哪种材料,都是这种交易,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家装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钱也不好赚,如果不在材料上做手脚怎么能赚到钱?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是看菜吃饭,盯着价格不放松,看似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往往容易掉进“陷阱”。某家装公司的文某告诉记者,消费者在搞家庭装修时一定要转变价格至上的观念。他说,许多消费者只注意在合同正本中约定预算总额多少,往往忽视了在附件中对材料产地、规格、价位细分,正中了家装公司的“下怀”。一旦材料费、人工费合在一起算,大囫囵中容易玩猫腻。装修中出了问题,消费者索赔还得看证据。所以,消费者签订装修合同,不光要注意价格问题,更要注意对合同内容的细分和约定,以免吃亏上当。 据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装修工人是装修材料老板们的‘上帝’,这在业界已是公开秘密。逢年过节,老板还会请装修工吃饭甚至送“红包”。老板与装修工通常按月结算回扣,回扣的多少视总价而定,一般商家给装修工的回扣在5%—15%之间。 投诉 施工人员不够专业 一年前,市民何先生在巴城买了一套新房,这套房屋已经将他家所有积蓄花完。后来装修中,他为了省钱找到一位亲戚,让其给介绍了一位铺地板的工人。 何先生按照铺地工量完的尺寸买来地板砖和墙砖。但铺砖时墙砖少了地板砖却多了。工期拖了两星期不说,等到施工结束结算时,装修的工程款比预计的多了3000多元。铺完后何先生顺利地将工钱全部结清,何先生认为都是熟人就没留质量保证金。付完款后第三天,他无意中发现,有几块地板砖有空洞,进一步查看发现有空洞的地方达20多处。铺地工在结算款时说是优惠价。何先生后来一打听楼下的一住户才得知,自己的“优惠价”竟比楼下的多花了120元,而且楼下住户还留了300元质量保证金。何先生对此感到很无奈。 何先生的遭遇,许多房主在装修房屋时都遇到过。记者在市消协了解到,近两年家装投诉中地板质量问题是反映最多的,消费者主要对地板不平、起皮、色差不合格等投诉。但因消费者缺乏签订装修合同的相关常识,致使装修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费用无人承担,往往是消费者自己埋单。 律师 签订合同维护权益 对于家装这一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记者采访了九朝律师事务所冯亚川律师。 他说,由于家庭居室装饰装修起步晚、发展快,不少居民对这方面还缺乏消费维权保护意识。部分装修从业人员素质差,加上管理相对滞后,家装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使用过期材料,装饰装修粗制滥造,为了美观拆除墙体等,这些问题已成为百姓关注的一个热点。 目前,装饰装修方面的具体法律法规有《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和《家庭居室装修管理试行办法》。为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冯律师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委托施工单位进行装修时,应看其是否有《建筑业资质证书》原件;如委托个体从业者施工,应看其是否有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 如果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发生纠纷,双方应本着诚信服务、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平等协商;如协商不成,应到仲裁机构仲裁;如对仲裁不服,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找专业律师进行咨询。 消协 家装消费谨防陷阱 针对家庭装修中存在的问题,市消协提醒,希望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注意以下几点:合同中必须写明装修的具体要求和完工日期;必须注明使用装饰材料的具体品牌或型号;在工程进行中,某些装修项目有所增减时,一定要填写相关的工程洽商单,并作为合同的附件写入装修合同中;合同中有关保修的条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分清责任。装修公司对工程保修期,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消费者要尽可能选择保修期长一点的公司。 同时,在装修中容易出现5种陷阱。一、设计陷阱:很多公司在接待消费者时都会说设计是免费的。但当你对设计不满意或对工程造价不满意而不想委托其施工时,它就会要你出一笔昂贵的设计费;二、合同陷阱:在装修的过程中虚构主体资格、资质,以及在使用材料、工艺要求、施工期限、验收方法、质量保修、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方法等方面做文章,为日后逃脱责任埋下伏笔;三、预付款陷阱:合同签订后施工方会要求你预付30%—40%的备料款和进场费,但有少数业务员甚至老板会利用这种机会“釜底抽薪”卷款走人;四、购料陷阱:装修时如果是自购材料,少数施工方会通过介绍你去购买材料而收取回扣;开“大处方”,少用多买,多的陆续拿走。如果是包工包料,他会在用料数量、用料品牌上做文章;五、质量陷阱:主要表现在隐蔽工程水、电、门、窗等项目上,这些地方只要有质量问题,往往是多次返工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消费者在进行家庭装修时,要极力避免这些陷阱。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