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铁建设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复杂地质条件
两山夹一谷的著名黄河河谷城市兰州,建设地铁的步伐已经迈开。地铁施工中对于已经十分拥堵的兰州交通将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对于沿线文物保护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黄河岸边建设地铁,复杂的地质条件又将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兰州地铁总设计师杨志团。 关于交通 减少对城市交通影响采用盾构法施工 计划近期建设的地铁1号线路必须通过兰州市城关区的东方红广场和西关十字这两个商业圈,线路沿线分布的商业设施和居民点比较集中,城市功能日渐强化给该地段带来“人口高密度、建筑高密度、交通高密度”的城市“三高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本线路走向的自由度,尤其在庆阳路至张掖路之间,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交通繁忙,基本没有地铁所能利用的空间廊道,给地铁线路的选择造成了很大困难。 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兰州地铁总设计师杨志团介绍说:根据建设规划,兰州地铁工程的结构主要为地下结构,在各条线穿越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均采用地下方案。线网两侧,尤其是在市中心区域,建筑林立,商业繁华,交通密集,人流集中,地下管线密布,地下段的施工方法选取,不仅要满足地铁本身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满足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并规避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了减少线路建设中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兰州地铁建设过程中,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将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法是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2011年5月21日,兰州市政府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建设厂区,专门为兰州市地铁项目生产盾构机。 已具备修建条件可分期分段施工 兰州地铁线路区间隧道穿过的房屋可分为4种类型:一种为二至三层的砖房,另一种为6层左右的砖混结构房屋,第三种为5~10层的框架结构,第四种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在设计方案中,地铁隧道穿过路面建筑物底部时,隧道埋深将加大,隧道尽量埋置在砂岩中,同时选线时避开有桩基础的楼房,选择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沉降控制最有效的盾构法施工,地面变形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依据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施工经验,只要加强盾构施工管理,加强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同步注浆和回填压浆,通过监控量测,实施信息化施工,可保证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现在兰州市已具备了修建轨道交通的条件,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对轨道交通进行分期分段施工,比如一号线自东岗镇至陈官营,可以先修盘旋路至西站这一段,建好后可先试运营,等资金到位了再进行续建,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又可以减少扰民。”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规划研究副所长宋钢如是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