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宜高速公路挑战“最弯”“最高”极限
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两条高速统称“六宜高速”)将于今年底建成。9月15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在河池召开了“决战100天,实现六宜高速公路年底建成”动员大会。 据介绍,自2009年2月正式动工建设,截至2011年9月1日,六宜高速已累计完成投资89.15亿元,占批复概算总投资的93.9%。 已具雏形的六宜高速公路有何特点?9月16日、17日,记者深入沿线提前探访。 弯道密集的沥青高速公路 在河池往贵州方向修高速,一大挑战是大石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9月17日,记者来到六寨至河池的一段路,这里正在铺设沥青。紧贴着高速公路的一侧,是一座被劈掉1/3的石山,高速公路沿着石山绕弯,延伸向前。 这样的地形在整条六宜高速上并不少见。许多石山被劈开,实在不适合劈山的,建设者就在高耸的石山底部打隧道。 全线33座隧道中,仅有一座位于南丹的瑶寨隧道还没有贯通。瑶寨隧道全长2.7公里,施工方的项目总工掲庆芳说,这座隧道施工时遇到比较特殊的喀斯特地形,里面的溶洞和断层很多,施工难度非常大。其次,由于地质条件不适合打井,这里很缺水,施工方在8公里外找到了一个天然溶洞,铺设了8公里的水管,将溶洞水用水泵抽到工地储存起来。 “这可能是广西弯道最多的高速公路了。”一名负责路面施工的负责人说,六宜高速的弯道多,纵坡大,这给路面铺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许多路段一侧紧贴大山,另一边则是悬崖峭壁,给人的印象是高速公路在大石山里曲折穿行。 因此,六宜高速在时速控制上不超过100公里/小时。其中宜州至河池段全线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六寨至河池段时速的设计分成两段,往贵州方向一段70多公里的路段为80公里/小时,其余路段控制在100公里/小时。 建成后的六宜高速是一条沥青路。记者在中铁四局所负责的一个路面标段看到,沥青路面的材料不全是沥青,整个路面总共有6层78厘米厚,下面3层是水稳层,每层铺设20厘米厚的混凝土;上3层才是沥青,包括两层普通沥青,以及与车轮接触的改性沥青层。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最上层的改性沥青厚度为4厘米,这种沥青加入了改性剂,抗磨性和防滑性能很强,保证了山区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广西最高的高速公路大桥 六宜高速主线全长约180公里,施工难度在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堪称第一。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拉会高架大桥。 记者9月17日来到拉会大桥的所在地,这座桥相当于在高耸的两座石山中搭桥,形状如“C型曲线”,跨越在两座山峰上。下面是20多个从深谷拔地而起的桥墩,最高的一个桥墩为138米。整座桥看去上既壮观又惊险,不得不佩服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拉会高架桥是六宜高速公路全线最长、最高、最弯的大桥,也是广西高速公路在建项目最高的高架大桥,投资1.2亿元,全线长1020米。 六宜高速指挥部总工程师胡文学参与了该桥的设计工作。他说,拉会大桥的技术难点是纵坡大、横坡陡、曲线半径小,从地面到桥面的高度达到138米,桥面横坡达到6%,曲线半径为540米,这些指标都达到了建桥的极限。 胡文学说,由于大桥所处的高度太高,弯度也大,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离心力”。为了不让高速行驶的车冲出车道,设计人员根据赛车道的原理,将桥面设计为能尽量克服离心力,吸引车辆回到车道。另外,在大桥上面除了建设避险车道外,设计人员没有浪费居高临下看风景的环境,在桥上设计了观景平台,供路过的人们停车观赏风景。 在技术上,大桥的一个特点是,桥墩虽高,大桥主墩却为空心薄壁墩,意即桥墩里面是空心的。大桥的空心薄壁高墩施工应力控制课题还与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研究,弥补了国内课题的空白。 大桥由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赖俊钢说,大桥施工中进行了多项科技攻关。该桥预计在10月份贯通,建成后将成为同类型结构中的广西第一、亚洲第二高架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