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中联重科能比联想走得更远 飞得更高

2013-8-28 21:2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1| 评论: 0

摘要:   多年之后,说起一两个典范案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定会想起,他与他的团队鏖战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 ...

  多年之后,说起一两个典范案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定会想起,他与他的团队鏖战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000157,股吧)”,000157.SZ,01157.HK)一役。

  9月9日,中联重科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公司第二大股东佳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佳卓集团”)自2007年8月首次减持以来,累计减持比例达到公司A股总股本的5%。今年以来,佳卓集团数度减持,半年累计套现5.7亿元。减持之后,佳卓集团仍持有公司股份4.1亿股,占总股本6.53%。

  佳卓集团为弘毅投资旗下控股子公司。沽出中联重科部分股票,弘毅投资目前已经获取约40倍的增值,这也意味着,弘毅投资或将在中联重科国企改制一项中获利数十亿元。

  而好戏可能还在后头。近年,弘毅投资数度参与中联重科的变革,并分享它的成长。作为联想控股的副总裁,在赵令欢看来,中联重科会比联想控股另一成员企业——联想集团(下称“联想”,0992.HK)“飞得更高”。

  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

  2005年被认为是中联重科发展的“分水岭”。

  1992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7名职工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到2005年,公司保持了6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但与此同时,矛盾逐步显现: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员工积极性不高;一系列并购之后,产生了“诸侯经济”;国际化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中国科研院所的“样板”面临新考验。

  其时,成立于2003年、专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弘毅投资,也正在寻找中国私募市场里的“KKR”机会(寻找初具规模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价值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最终,弘毅投资一举击败包括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内的产业投资者和其他投行,成为中联重科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战略合作人。

  根据双方2006年5月的协议及2008年底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获准注销的公告显示:湖南省国资委及其他国有股东合计持有中联重科25.95%的股份;中联重科管理层合计持有12.56%的股份;弘毅投资及关联方持有14.50%的股份(在3.22亿元出资中,弘毅投资单方面出资共计2.22亿元)。双方交易价格为中联重科2005年底净资产的3.41元/股,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送出部分股份的因素,交易价格约为4.06元/股。

  沸沸扬扬的中联重科改制,最终以联想控股参股的方式落下帷幕,它优化了中联重科的股权结构,解决了管理层持股的问题,激发了中联重科的活力。在这轮主动变革中,中联重科确立了以“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发展战略,同时将原有管理方式“打碎了重捏”。

  新的管理思想得到不断淬炼,使企业成功接下此前十余年高速发展的“接力棒”。数据显示,2005年,中联重科总资产41.73亿元,营业收入32.79亿元,净利润总额也只有3.14亿元。但到2011年上半年,中联重科总资产为750.88亿元,营业收入241.48亿元,净利润总额则达到了46.28亿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