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自杀老板是房地产业的悲剧缩影

2013-8-28 09:0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7| 评论: 0

简介:  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在继续。   一些经济学家们依旧在鼓吹房地产价格很快就要报复性反弹。   而真正处在房地产一线的开发商们,比如说包头最大的房地产企业鼎太置业的董事长魏刚,却在2012年6月6日,选 ...

  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在继续。

  一些经济学家们依旧在鼓吹房地产价格很快就要报复性反弹。

  而真正处在房地产一线的开发商们,比如说包头最大的房地产企业鼎太置业的董事长魏刚,却在2012年6月6日,选择了上吊自杀。(中国经济网 6月13日)

  根据报道,巨额融资欠款,或许正是压垮魏刚的最后一根稻草。据目前已知的数额,魏刚通过各种渠道融资欠款至少7亿元,单笔借贷最高达1.2亿元。

  面临着这种资金链断裂致命一击的不仅仅是魏刚。包头市一位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包头数百家房产公司大多面临缺钱的窘境。

  我们并不是就要打垮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在最风光的时候,随便一个人随便拿一块地,就能立马发家致富脱贫当富豪。也正是前几年的过于放纵,才让房地产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而在此之间,虽然也有类似于国六条、国九条之类的调控政策先后出台,但这些政策要么是有心无力,要么就干脆是做做样子,在坚挺的房价面前,这些政策很快丢盔弃甲败下阵来。

  你要相信,在中国只要是政府下决心做一件事情,还没有做不到的。当民间对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的反对声音持续发酵,房地产高涨的价格甚至开始影响到社会安定的时候,我们开始从政府层面上下狠心要调控房地产。出乎很多房地产商的意料,出乎很多地产评论者的意料,甚至出乎很多民间百姓的意料,这场调控会以战役的形式出现,持续时间之长史无前例,调控力度之强史无前例,影响范围之广史无前例,更重要的是,单以目前论,或者以未来论,我们尚看不到这场调控有结束的意思。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强度、长时间调控政策面前,所有伪装在房地产商身上光华的外衣都开始被层层剥下。在中国,很多房地产商一贯的操作思路是哪怕手里只有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也要想办法去做3亿元人民币的大买卖。前期购地的投入,差不多会花光一个开发商的大部分现有资金,然后想办法搞来图纸,就开始卖房。在房地产景气的时候,房子卖得快,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回笼资金。许多开发商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样淘来。但是一旦房地产出现滞销现象,这种以往百试百灵的资金回笼方法,就开始失效发霉,许多地产商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资金链断裂,对以资金密集型行业著称的房地产来说,你知道意味着什么。

  在很多地方,房地产业都在或多或少地绑架着地方的经济。许多地方政府忍耐不住,开始在所辖范围内给房地产业从资金政策上松绑。但每每出现一个,就被国家打回原型一个。许多地方和地产开发商盼望的地产调控松绑痕迹和苗头,依然遥遥无期。

  地方卖地——地产商开发——客户购房是三位一体的模式。我们的调控是将矛盾焦点放在后两位上。限购、限售、地产税等等都是将板子打在后两位身上的。但实际上房地产业相当比例的利润是被国家拿去。消费者可以选择不买房,地方政府可以转而从别的方面寻找利润,所以房地产业一旦出现阻滞,首当其冲要出来挨上一刀的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泡沫最终回归本位的过程中,必将发生一些必然事,这是经济因果。

  房地产业本无原罪。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可以把房地产的成本、价格规范好的话,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好多行业的发展,它对经济的推动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最开始的一味放纵,让这个行业自发展之始,就剑走偏锋,在一个出轨的道路上,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等你发现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长成了一种经济怪胎。

  现在是对一列高速行驶中的动车,强制紧急刹车。

  包头最大房企老板酒店上吊,急扩张7亿债务压顶——魏刚也只是中国房地产高强度调控下的一枚炮灰,他的悲剧,恰恰是中国房地产悲剧的倒影。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