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或陷盲目发展误区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审视旧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新的理想模式,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随之被提上日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生态”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引领着国内城市建设的潮流。但在日前北京科博会的“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指出,“由于我国‘低碳生态城市’概念提出时间尚短,缺乏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生态城市理论体系、技术系统、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政策作为支撑和指导,因而,在当前的实践探索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 全国各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蔚然成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如保定、上海、北京、杭州、无锡、芜湖、德州、珠海、深圳、厦门、成都、重庆、武汉、南昌、贵阳、吉林、哈尔滨等。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低碳城市建设在全国已经蔚然成风。 据了解,不少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积极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例如,保定启动了“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等六项重点工程,打造新型低碳城市。如今,保定的低碳城市建设已初具成效,成为中国首个公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城市: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减排51%。 上海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划定了崇明生态岛、临港新城和虹桥商务区三个区域为低碳示范区,推进低碳实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从选址、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均贯穿“低碳”理念,成为低碳发展的一个范本。 与此同时,杭州出台了50条“低碳新政”,着力推进“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即培育低碳产业,打造低碳经济;推进建筑节能,打造低碳建筑;倡导绿色出行,打造低碳交通;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低碳生活;加强生态建设,打造低碳环境;变革城市管理,打造低碳社会。 江苏无锡则致力于建立六个低碳体系,即低碳法规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城市建设体系、低碳交通与物流体系、低碳生活与文化体系、碳汇吸收与利用体系,并重点发展低碳农业、碳汇、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等领域。由此可见,“低碳生态”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引领着国内城市建设的潮流,低碳城市建设也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