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保护古建筑不应由文物部门单干

2013-8-28 08:4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3|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保护古建筑不应由文物部门单干"); });   5月30日,《清远观察》刊登了《民国首富豪宅被围堵》的消息,沉寂一时的文物保护话题 ...

  5月30日,《清远观察》刊登了《民国首富豪宅被“围堵”》的消息,沉寂一时的文物保护话题又被提起。文章称,市区唯一的清代建筑上廓街麦天合故居如今几乎成了半地下建筑。昔日的大宅门窗破损,四周被填高的新建人行道围住,成了半沉式的掩体。目前清远文物部门已设法保护。

  点评:南京拆除明城墙遗址、北京林徽因夫妇故居被拆除、济南百年老领事馆连夜被拆除……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人口增长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等因素综合“催化”之下,历史建筑也逐渐在地球上消失。而这些曾见证历史的建筑以后或许只能在课本的零碎图片中找到。

  清远有著名的故乡里、飞来寺景点,但少了残垣断壁、经过历史熏洗的历史古迹,我们总听说清远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却不知道何处还能寻到这些历史足迹。如今麦天合似乎也成了临现代发展中的一个“荒岛”。

  我们总给自己冠以很多历史文明的光环,却在不断破坏这些“凭证”,如果麦天合再不得到及时保护,可能也将成为脑海中的历史。要说的是,保护古建筑,不是文物部门单干的活儿,也不仅是靠媒体的曝光,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给我们的后代留些可寻的根脉吧,毕竟我们能够留下的可证明“悠久历史”的文物已不多。

  禁烟工作先从

  叼着烟说“不”的人开始

  “别说禁烟,连控烟都难。”第25个“无烟日”,《清远观察》在当天刊登了一篇清远控烟、禁烟工作的调查性文章。文章提到,多项措施下,公共场所吸烟现象不减,相反越控越反弹的尴尬局面。对此,相关部门把禁烟工作搬进校园,希望通过孩子形成自我约束,并影响到家长,拒绝吸烟。

  点评:又到一年“无烟日”,控烟、禁烟工作又被媒体翻出来“热炒”,新意没了,却落下一堆遗憾一切照旧。执法不够强硬,处罚力度疲软,控烟、禁烟条例的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全国皆有的因素让这项提了十几年的禁烟工作仍然处于尬尴局面。

  于是,我们想到了从娃娃入手抓禁烟工作。于是就有了学生在无烟日拒绝第一支烟的签名活动。笔者认为,孩子意识形态形成主要是受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没吸过二手烟,或者没见过有人吸烟,小孩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烟为何物,这样大可不必知道吸烟的危害。但在周围仍然一片烟雾缭绕的前提下,把控烟禁烟的工作重点放在娃娃身上,是否有点本末倒置?另外,与其靠孩子的领悟劝说烟民家长戒烟,不如先从叼着烟说控烟禁烟工作的人开始吧。

  创国家园林城市

  百姓认可的

  含金量更高

  清远力争明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6月1日的《清远日报》头条报道了清远市召开提高城市化水平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会议。其中提出,清远要力争2013年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因此,必须在今年全面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各项验收标准,同时在上半年做好申报工作。

  点评:看来这是一场速度和效率齐下的“战役”。有目标是好的,这对制订工作计划、开展阶段工作都有指导意义。笔者粗略算了一下,网上公布的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共有八大要求近60条细则规定,其中“绿化建设”一大标准所占评分标准最高,为30%,另外还有城市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指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要求。看来若要争取在明年拿取这个头衔,清远任重道远!

  “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不仅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最终受惠的还是当地百姓。因此,从百姓角度来看,争取这个荣誉的同时,关键是能够真正按照这种规格来建设一座城市,提升幸福指数,让百姓生活得舒心、安心和放心。

  由此看来,有了目标,相关部门还得真抓实干,既不要急功近利,也切忌不紧不慢。速度固然重要,但效果更有意义。只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推进每项工作的落实,相信离“国家园林城市”也不远了。其实,建设百姓公认的园林城市或许比部门颁发的牌匾更有含金量。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