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城市建筑 何时走出“模仿和克隆”

2013-8-28 08:5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9|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城市建筑 何时走出“模仿和克隆”"); });   浅层次的模仿和克隆正在成为我们许多城市建筑的通病,且呈越来越泛滥的趋势。 ...

  浅层次的模仿和克隆正在成为我们许多城市建筑的通病,且呈越来越泛滥的趋势。

  我们曾经那样热切盼望着城市楼群的涌现,现在却是难以忍受的千楼一面和视觉疲劳,地域特点、人文精神、色彩追求被如同多胞胎似的城市建筑冲击的七零八落,点式建筑苗条秀丽,看上去却令人怜惜,板式建筑通透单薄,也都似一个模子里倾倒出来的流水线产品。

  曾经去过一些沿海发达城市,除了醉心于山海之壮阔、林木之葳蕤,最令人们叹服的就是风格迥异的城市建筑了,其不落俗套的多样性和引领潮流的开放性,就代表着一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和绵延不绝的文化精神。

  悉尼歌剧院因为创新而饮誉世界;巴黎埃菲尔铁塔因为颠覆而傲视全球;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因为组合而冠盖环宇……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建筑是因为简单的跟风模仿而成为败笔,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审美情趣,只是停留在亦步亦趋的模仿复制阶段。

  见缝插针式的高楼建设,片面追求容积率的建筑设计,以及虚幻的概念炒作让城市决策者陷入误区,许多城市的经营者和设计者在扭曲观念的影响下,套用、盗用一些既有的建筑设计方案,以最大的可能降低建设成本,使许多的建筑外形、户型设计、建筑用材,乃至配套设施上都毫无个性创意可言,更无法融入本土历史文化元素和更多的个人审美取向,粗制滥造,相互模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若想沉淀出百年经典和地标建筑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随便在城市的大街上走走,就会发现我们的城市都是一胎多生的同姓兄弟姐妹,脸熟倒是脸熟,就是很乏味,很难构建城市亮丽风景线,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建筑更需要韵律感和时代感。

  公共建筑的千楼一面,问题还好解决,住宅小区的同质化就难克服了,一张图纸稍微改动一下就是另一个高档社区的宏伟蓝图,相似的楼距和相似的风格,再加上相似的绿化和相似的布局,置身其中,家的感觉就是千篇一律,就是似曾相识。开发商不懂建筑,不懂美学却主导着建筑设计的走向。建筑造型之美让城市更具个性,环境景观之美让生活更具意境,这些要让决策者、开发商、设计师、承建者、监理者达成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外大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设实行一比一制,通俗说就是一个设计师,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次机会设计实施一件作品,不能随心所欲的无限复制。而我们难以遏制的设计投机行为却愈演愈烈,要么是火柴盒,要么是大平顶,要么是双子星,要么是细高挑。要建设创新城市,要成为智慧城市,那就从丰富亮化我们的城市建筑天际线开始吧。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