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天量“基”金重挫楼市

2013-8-28 08:5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6|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天量“基”金重挫楼市"); });   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消息,信誓旦旦的指出,今(2012)年将投入高达7.89万亿元资金用于基 ...

  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消息,信誓旦旦的指出,今(2012)年将投入高达7.89万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消息一出,引起市场热议及其效应对房地产所可能产生影响之无限想象空间。

  ●香港房价创历史新高

  有些人认为,“基”金近8万亿元,同比增速由2011年的2.8%,“大跃进”至19%,其效果即使不致如2008年4万亿带动全国房价狂飙了60%以上,却至少能使目前疲软的房价止跌回稳,乃至不排除向上攻坚的可能性。毕竟香港楼市正是流动资金充裕的写照——虽然当下同样身陷经济疲软之窘境,但其房价已较1997年崩盘前高出13%,且至2月开始又跃跃欲涨!香港首富李嘉诚甚至言之凿凿的背书:现在的楼市比1997年更健康!让人不得不三分猜疑七分相信。

  惟实情会是这样吗?香港模式会在内地重演吗?恐怕“橘逾准为枳”,两者大相径庭!

  ●天量“基”金来索命还是救命?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当前基建经费的大量投入是鉴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内需消费犹待提升、欧美出口明显出现颓势,在“三缺二”的状态下,只能依赖公部门投资以“稳增长”;换言之,从中央角度来说,靠投资确保GDP,实属情非得已、无可奈何之举!而在我看来,4万亿元流动性所创造的楼市奇迹已成过眼云烟,这近8万亿元天量资金的投入,对房地产而言,非但不是救命仙丹,反倒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首先是政策上的变化。2008年底时,中央预期、疑虑金融海啸将使出口锐减,引发无穷后患,从而以最快速度投入4万亿元“保增长”,其中与房地产业有直接关系的高达32%,也一改07年底的打压楼市态势,转为鼓励购房,甚至有意无意的放任金融机构作对自己最有利之借贷配置,于是大量资金包括热钱集中涌向房地产市场,一举冲高房价。

  ●排挤效应使房企面临“凌迟式煎熬”

  时值于今,则是抑制楼市发展,“限购”紧箍咒不曾停息,就算容许地方政府微调,也只能游走在首次购买与改善型需求之间的灰色地带,使资金难以有效、成规模的进入房地产领域,当然也就无法分享公部门加大投资力度之“溢出效益”。此其一也。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糟的状况,后续值得忧虑的,是一连串“排挤效应”的发生,或将导致开发商更加无法从银行体系融资(钱都被用于基建了),而人力、建材、设备成本又会被大幅推高(因为这些物资也是基建所需),却无法反应在房屋的售价上,等同支出不断增加,收入却每况愈下。尤其令人胆寒的是,在一定时间里(今年内)看不到希望的火花,这种前景之不确定性,对需钱孔急又前途茫茫的开发商而言,无异“凌迟式煎熬”!此其二也。

  ●当前房地产是资金的“结缘体”

  最后,以一组进出口数据来说明目前经济形势的恶劣,借之突显本轮中央大手笔投资基建的无可奈何。

  受欧美市场订单不振影响,今年第三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额环比下降近5%至360.3亿美元,成为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广交会历史上一次罕见的成交额明显下降记录,使今年外贸欲实现全年10%的增长恐非易事。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海关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速降至4.9%,进口增速降至0.3%,令外贸顺差反倒急剧扩大至184.2亿美元!令识者不得不为之捏一把冷汗,从而迫使中央不得不以连续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及天量基建资金之投入,解实体经济的困境。

  总而言之,只要政策不松绑,房地产就是资金的“结缘体”,再多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开发商宜认清现实,降价争取回款为当务之急。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