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畸形现状
建筑是个大事情。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一幢建筑都意味着巨大的财力、精力。它一旦建成就很难抹去,而当你尝试抹掉它,又意味着巨大财力和精力的付出。 建筑折射庸俗心态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你很难相信,“福禄寿”三星像《西游记》中的巨灵神一般站在眼前。 2001年,“福禄寿”天子大酒店刚刚建成,就引发一片哗然。争议持续发酵了十多年。去年,建筑类综合网站“畅言网”将其评选为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之一。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董豫赣首次看见这座建筑时发出感慨:“天地良心,当时我不知道它们本身就是天子大酒店的建筑,我以为这肯定是艺术家兄弟们的玩笑,而且这玩笑也不高明。” 天子大酒店是这个区域最早的建筑,此后,酒店附近建成了一个住宅小区天子庄园。对于这个奇特的邻居,一些流言也在传播,几名老者都相信,“听说这小区不干净,三座佛像是镇宅的”。 2010年,建筑类综合网站“畅言网”发起了“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参与了评选。“天子大酒店由七位评审全票通过”。王明贤说,上榜的理由是“太过于具象,把民间对金钱、权势的迷恋夸张地表现出来”。 在王明贤看来,“中国建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传统建筑的拆除,二是建造了大量的仿古建筑。天子大酒店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但它是中国当代建筑历史不可或缺的一座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历史,天子大酒店把中国当代人庸俗可笑迷恋金钱的心态刻画在了那里。” 建筑成为权力表象 一幢酷似白宫的建筑,两边是宽阔的柏油路,前面是一大片空荡荡的绿地广场。广场上没有一个人,只有升旗台的旗杆上,五星红旗正随风扬起。这一张照片的主角是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那幢因模仿美国白宫造型而出名的政府大楼“阜阳白宫”。 这是摄影师白小刺“政府大楼”系列中的一张作品。三年来,白小刺一直在给全国各地的政府大楼拍摄“肖像照”。 2009年10月的一天,白小刺站在厦门市海昌区委办公楼面前,他强烈地感受到到“壮观”和“渺小”的巨大反差。“想要穿越政府大楼的人,首先要穿过一个巨大的广场,再沿着巨大的台阶拾阶而上,如果从空中鸟瞰,就像大理石盘子上踽踽独行的一个蚂蚁。”白小刺拍下了这一幕,并且从此产生了收集“衙门肖像”的兴趣。平时只要到一座新的城市,白小刺就会去拍政府新建的办公楼。北到呼和浩特、南到深圳、东到上海、西到张掖,白小刺至今走了一百多个城市,拍了七十多张大楼照片。 这些极具特征的政府办公楼照片曾经引起热议,白小刺认为人们反应激烈正是因为从照片中看到了当代中国的基层生态。 白小刺在很多地方拍摄的政府大楼都是像“阜阳白宫”那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山寨货”。他慢慢总结出规律:山寨白宫的往往是法律系统的建筑;而在一些小的县城里,总是能见到模仿北京的痕迹。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季元振常常被邀请担任政府项目专家评审,他也常常碰到那些决策者令人啼笑皆非的决策依据,“在小地方,审美的方式很土,北京有个什么我就建个什么,而大城市的领导出过国,往往对西洋建筑特别青睐。” 久而久之,即使决策者不用提出具体的要求,建筑师们就会习惯在做政府项目投标时投其所好。白小刺的朋友李华(化名)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他参加过几个政府大楼的项目,对于甲方的需求,李华把握的“精髓”是:“高楼大门大广场,最好的设计就是都把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设计”。 季元振曾经碰到过一个地方领导,要求在政府大楼前设计一个有95级台阶的楼梯,取法“九五之尊”。“在管理者眼中,建筑是权力的表象。”季元振解释说。 “陈希同在任时,北京的房子都一定要盖个帽子,因为他喜欢”,李华并不否认建筑师做出的设计是在迎合业主畸形的权力审美需求,“谁有话语权,就可以享有独特的审美权利”。“设计政府大楼就是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建筑思想可言,这让建筑师颇为无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