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警示在建房产的烂尾风险
在建房地产项目逼近48万公顷,或许是当下国土资源部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4月17日,一场视频会议在国土资源部召开,各省副省级城市国土部门负责人悉数出现,“形成住房有效供应”在会议上被频频提及。 在土地市场冷清、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形势之外,国土部给出了一个不同于外界的形势判断:“处于在建状态的已供土地数量充足,应促进已供土地尽快开发建设。” 楼市调控未放松,开发商普遍放慢了投资速度,甚至开始放缓拖延开工。国土部人士对本报称,部里已出台细则,随时监测市场变动,并将促开发、促竣工作为2012年的重点工作,防范未竣工土地成为闲置土地。 巨量施工中 “第一不拿地,第二不开工,第三缓施工。”这是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对2008年那场开发商“缩工保价”运动总体描述。现在,一切都有可能重现。 四年前出现那场“缩工保价”运动,带来了2009年之后楼市有效供应的大幅下滑,其结果是一两年后在市场上盖成出售的房子供给量比过去要少了。而在2009年,刺激楼市政策的密集出台带来了需求量的暴涨,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则是房价的报复性上涨。 没有人希望这样局面重新出现,因此秦虹强调,“下一步政策面控制投资性需求短期不能放松,无论是主观、客观都不敢放。如果放了,市场出现新的变化,那政府是不能接受的”. 住建系统强调继续“控需求”,而在国土部门,工作的重点则是“促供给”.4月17日国土系统的视频会议上,“形成住房有效供应”便被反复提及。在国土部看来,最需要担心的显然不是开发商“不拿地”,而是开发商“不开工”、“缓施工”. “处于在建状态的已供土地数量充足,总体能够满足持续开发需求。”国土部做出如此判断的则是依据两个数据:15.04万宗和47.99万公顷,这是截至2011年底,国内尚在开发过程中的房地产用地宗数和面积,这个数字相当于过去三年年均供应量的4倍。 尽管国土部未对47.99万公顷房地产用地具体组成进行说明,其中包括保障房商服文化等类型的用地,但依照过去几年出让的比例来看,其中属于商品住宅用地的面积至少在50%以上。假如以容积率1.5估算,其转化为商品房开发面积便高达36亿平方米。 国家统计局另一份数据也可以侧面证明国土资源部的数据。依照《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说明,在2010年度,全国各地区正在施工的住宅面积约达49.3亿平方米,其中商品房达31.5亿平方米。同样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99亿平方米,为近年来最高。正在开发中的量,足够3年销售。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