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为“民”下足工夫

2013-8-28 08: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7| 评论: 0

简介:  据最新报道,我国今年前10个月财政收入已超过去年8.3万亿元的总和,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个人所得税收入提前2个月实现了全年目标。   在此消息发布之前的11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

  据最新报道,我国今年前10个月财政收入已超过去年8.3万亿元的总和,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个人所得税收入提前2个月实现了全年目标。

  在此消息发布之前的11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时表示:“如何把这些钱花好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一件是通过结构性减税支持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确保就业。第二件是采取多种措施调节收入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调节收入分配,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深得人心之举,意味以后的国民收入,要在“国”与“民”之间进行调节,分配的结果不仅要使“国富”,还要使“民富”;“支持经济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让很多人看到了一片曙光,更直接的表达,就是要更加注重民营企业的发展。

  笔者深入总结,把上面的意思概括为 “民富为先”、“民企为重”两句话,加上我们经常念叨的“民生为本”,其实,我们的政府只需在这三个方面下足工夫,就是为“民”下足工夫了。

  先说“民富为先”。在儒家思想中,其实是有这种思想基础的。孟子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强调要“民富”。荀子说,“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从侧面说明“民富”是“国富”的前提。而法家的主张与之相反,它强调“弱民”、“贫民”。商鞅要求“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他鼓励农业生产,但又强调“家不积粟”,要求农民将粮食交给国家而不是自己拥有。韩非子更是说,“欲利尔身,先利尔君,欲富尔家,先富尔国”,把“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

  在皇权时代,中国的统治者大多遵循“外儒内法”,虽然有的时候搞点轻徭薄赋的动作,并由此创造出一些盛世来,但更多的时候是奉行“民可使愚之,不可使知之”的信条,几千年的历史,从来没有诞生过富民政策,尤其是“民富为先”的政策。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承认老百姓追求富裕的合法性。但是不久,国家又通过税费等手段,在国家财富与私人财富之间重新进行洗牌。国家持续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塑造了富强的国家形象,而百姓的收入却是严重不足,国富与民富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

  人具有利己本能,具有想活得更好的生存尊严。个人富裕了,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致富积极性,更有助于积蓄国家力量。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我们实在有必要将民富放到国富前面,这不是拉国家的后退,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须知,个人追求财富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私人通过财产让渡进行的纳税,如同涓涓细流,充盈了国库。如果老百姓的条条小河干涸了,国家这条大河不就断流了吗?

  所以,各地应该把民富为先的思想树立起来,积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政策调整和政策倾斜,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分配收入,增大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强化改革责任感,让群众参与多彩的社会造富活动,兜里有钱,早日享受到民富国强的甜美滋味,

  之所以强调“民企为重”,不仅是因为时下民企生存艰难,它们能消化更多的就业人口,也是因为民企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天然参与者,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它们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当下,一些国企主要靠垄断才得以成为庞然大物的,它们长期养尊处优,其管理模式俨然一套官僚体制。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是,这些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很低,由此从整体上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经济资源过多被国企占有,长此以往,会抑制国民和民营企业通过创业和创新来获取财富的积极性。多年来,蕴藏在民间的资金集中地向房地产行业聚集以实现增值的现象就是明证,因为这些资金找不到其他出路,或在长期的打压下进入不了创造性行业。

  支持民营企业,就应该打破市场垄断,允许民资进入包括金融、石油、铁路、电信等众多领域,让它们也能平等享有经济和市场资源,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参与竞争,直至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创造力是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激发出来的,因此,只有民企才有可能引领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到来。民营经济不仅能为国家经济注入强劲活力,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民营经济才能成为拉动“民富”的马车。

  说到“民生为本”,那就更好理解了。发展不是为了堆积GDP数字,不是打造辉煌的大广场和标志性建筑,更不是不经考量的各种大型项目的轻易上马,而是让群众享受到切实的发展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惠及老幼的公共产品,可以是货真价实的各类商品,可以是稳定健全的福利保障,等等。

  时下不少地方政府的城市发展定位很有偏差,一个中等城市都敢将自己定位为“国际性大都市”,在规模和外形上下工夫,而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却很不容易得到解决。在农村,一句“新农村建设”喊了很多年,除了出了几个样板工程,其他的地方一切照旧。落实民生为本,就是将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难题解决好。简单说,能解决好“上学难”、“看病难”和“住房难”的问题,就是最好的民生为本。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