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没有捷径可走 不要单纯追求城镇化率
“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处理不好,甚至会延缓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在长安讲坛上说。 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力。但陈锡文认为,城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因为冒进、孤立的城镇化不可持续。城镇化进程中能不能处理好“三农”问题,是城镇化生死攸关的话题。 “城镇化没有捷径可走,想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将该解决的解决掉。不要单纯追求城镇化率,由原来的GDP崇拜转为城镇化率崇拜。”陈锡文说。 孤立的城镇化不可持续 35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 陈锡文说,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这就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了机会,两亿多农民从耕地上解脱出来,转到城市二、三产业就业。 这一方面为农业逐步推进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村流转的土地已经超过了2.7亿亩,占农民合同承包的土地21%左右。 另一方面,城镇化给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得大量的农民到城镇来务工经商。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统计局数据显示,其中44.5%来自农民工资性收入。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陈锡文认为,新型城镇化,一方面需要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他举例道,建国以来,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逆城市化”的现象,都是由于农业凋敝而不能供给足够的食品满足城镇需要。 陈锡文认为,城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因为冒进、孤立的城镇化是不可能持续的。城镇化进程中能不能处理好“三农”问题,是城镇化生死攸关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