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健康有序地接受教育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涌入一些县城或中小型城市就学,这将对流入地城市的教育格局和资源承载能力形成更大的冲击和挑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甬大制品分厂副厂长杨晓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配套政策,维护流入地教育发展的正常秩序,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健康有序地接受教育。 在杨晓霞看来,如果国家层面不出台政策加以妥善、有序统筹引导,很可能会令流入地基础教育资源不堪重负,不仅会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能在流入地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不利于流入地推进小班化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和城镇化的真正实施。 杨晓霞平时工作很忙,但她时刻不忘一个人大代表的履职职责。她告诉记者,以宁波为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平均每年会增加4万人~5万人。近十年来,来甬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增长迅猛,平均每年增加2万人,北仑、江北、镇海、鄞州等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已超过本地户籍学生。 2012年宁波全市义务阶段学校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8.9万人,在公办义务阶段学校就读比例达到80%,各县(市)区普遍存在的经费、土地、校舍、师资等资源不足的难题,已成为制约宁波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推进小班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之一。 对此,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流入地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要对外来务工子女接纳人数多的地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便建造更多的中小学校,扩大资源总量,接纳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基本入学需求。三是要统筹兼顾流入地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承载能力,在国家层面抓紧制定出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的相关具体政策,特别是对外来务工子女接纳人数多的地区,要允许有条件准入,否则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政策洼地。 另外,她还建议,采用积分办法,统筹考虑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父母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处、依法纳税和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的完整连续学习年限等情况,通过综合积分,确定其是否达到在本地参加中高考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