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新政“蹒跚”前行 路桥公司减收不致“伤筋动骨”
10月8日零时,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用政策首次实践告一段落。这本该是一项惠及民众的政策,最后却成了导致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相较于舆论的褒贬不一,身处暴利收费和高负债“漩涡”中的路桥公司一致“哭穷”。而根据业内人士的测算,此次免费政策可能导致路桥类上市公司减少路费收入约15亿元。 昨日,路桥板块“哀声一片”。其中,重庆路桥报收3.98元,跌1%;山东高速报收2.97元,跌1%;福建高速报收2.08元,跌0.95%;深高速报收3.24元,跌0.92%;海南高速报收3.44元,跌0.58%。 暴利公司“哭穷” 免费政策影响公路建设投资 据了解,路桥板块近年来一直以暴利“驰名”于A股市场。记者在梳理路桥类上市公司2012年半年报后发现,尽管湖南投资、海南高速、现代投资等公司的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19家路桥类上市公司仍然在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约62.45亿元,同比增长3.52%。 此外,路桥类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今年上半年增长较快,有11家公司的毛利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毛利率增幅最大的吉林高速由去年底的47.92%攀升至72.77%。此外,重庆路桥、湖南投资、福建高速的毛利率均超过70%。统计数据显示,路桥类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达61.76%,历史上首次突破60%大关,而投资者心目中传统的暴利行业房地产板块和金融板块今年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分别只有38.72%和40.29%。 “据初步测算,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全国收费公路将减收近200亿元,中西部、边疆地区等处的‘断头路’可能因此面临更大风险。”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胡方俊认为,“免费政策客观上降低了政府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再加上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方针政策的先后出台,对既有债权人和股权人造成了较大投资风险,金融机构对公路建设贷款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民资、外资也因担忧政策稳定性而不愿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