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城镇化 查看内容

城镇化产生巨大资金需求 或考虑推出基础设施建设私募债

2013-8-28 00:3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5| 评论: 0

摘要: $(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城镇化产生巨大资金需求 或考虑推出基础设施建设私募债"); });   8月14日,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 ...

  8月14日,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在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的同时,城镇化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预计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支出共计将超过30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表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是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的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滞后。依靠低成本公共服务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城镇化发展应该从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日前指出,按现在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计算,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将新增3.5万亿元,占目前居民消费总量的26.3%。同时,满足人们进城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更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将为扩大内需提供最强大、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然而,有关机构研究发现,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适应城镇化资金需求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融资方式仍以银行贷款为主,不仅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而且最终还款来源还是土地收入。

  据悉,为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筹集资金,主管部门日前已经进一步放宽了新增贷款的投向范围,逐步允许有条件的平台贷款实行延期偿付或展期,融资平台公司的政策环境趋向宽松。而发改委也在考虑允许非百强县发行城投债,并在考虑适时推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私募债。

  冯奎建议,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应该尽快在公共服务等领域明确建设标准、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民资和外资进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