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工程难查 工程质量堪忧
“物价坐飞机,工资爬楼梯。对于只涨不跌的房价,工程建设中好材料只减不加的情况,真是压力山大。”张女士在调查中说出了很多人的感受。深圳晚报百万市民测评团近日就“房地产买卖市场是否有侵权行为”对近100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显示,48%的受访市民对目前房地产市场表示“很不满意”,“很满意”的比率为——零。 没有人“很满意” 3月1日至2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龙岗区、宝安区、福田区等不同地区的楼盘销售点。通过实地查看对楼盘销售情况、周边环境、后期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了解,并访问了一些购房的市民。记者根据楼盘实际考察情况做出了“深圳晚报关于3·15房地产买卖市场调查”的调查问卷,并联系了深圳晚报百万市民测评团成员协助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选择购房最大的影响因素,目前新建楼盘的质量变化,商品买卖房合同是否有不公平条约,对于房地产市场买卖表示是否满意等系列问题,近100名市民通过实地填写问卷、网络填写问卷、电话调查填写问卷等方式对问卷做出了回答。3月10日,所发放问卷全部汇总。统计中显示,48%受访市民对目前房地产市场表示“很不满意”,“很满意”的百分比为零。 据统计,此次受访市民年龄介于25岁至45岁之间,其中25岁至35岁为主。受访市民平均年收入在5万元至10万元。大多市民在对当前房价的看法中表示房价太高难以接受。有市民表示,楼盘建设使用的材料整体不如以前,在材料费上涨的情况下,开发商为了维护利益,只有尽可能地用二等材料。更有市民提到,比起房价,质量问题也尤为重要,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多隐蔽项目看不见,质量问题只有在买房以后才能发现,想买到绝对的“安全房”,就看开发商的社会责任心有多少了。 29%的被访市民认为现在新楼盘的质量“下降”;半数被访市民认为目前新建的楼盘质量说不清楚。有市民表示,以前一分钱一分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一分钱半分货就是很不错的状态了,怕就怕连半分货都没有。对于现在的这种社会现象,市民们都表示很无奈。 2012年深圳楼市大致经历了触底——破冰——升温——高涨四个阶段,始于2009年底的“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影响深远。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监测,今年春节过后,龙岗、宝安依然是深圳楼市新房成交热点片区,深圳楼市开始回暖。市民朋友预测,2013年楼市的政策层面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调控将会持续并形成一种常态化,但某些支持刚需和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有望继续执行,如首套房贷款利率打折等。“刚需、学区、装修、交通、配套以及最最重要的价格,我们样样都关心。” 九成人认为合同不公 房屋“限购令”出台后,我市出现了不少以虚假材料骗取登记的案例,严重损害了正常的登记秩序。 据统计,88%受访者认为合同条款不公。很多市民认为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在买卖房合同中最常出现的就是“阴阳合同”和“文字游戏”,一两个字的出入就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很多消费者缺乏合同关系的知识,很多时候是签了合同以后才了解的。 再者,有的市民反映,附属工程的价格远远高于主建工程,而往往知道附属工程是要另外收取费用时,是在签完主建工程的合同以后。如果要解除合约,一般都要赔偿一部分违约金,与其拿钱“打水漂”,还不如缴纳附属工程所需费用,开发商和销售家往往就是抓住了购房者的心理,才设定了这样的“圈套”。“为了X城,我毅然离婚……”深圳房网一网友发帖介绍说,他有2年的看房经历,越看越迷茫,来来回回跑了N多次(此处省略1000字),等调查完,两口子只要离婚就能买,“次日灰机二人杀回老家。为了办这破证,我们给了办事员500红包。瞧我们折腾的,买房路太凄惨了……” 46%不满意售后 购房时对市民影响最大的还是价格。选择售后满意的市民,一般的买房都比较早,住宅周围的环境也是一点点地再变完善,不管是交通方面,还是绿化方面都比较满意。有市民表示“时间长了习惯了,也就好了,况且有家人在,在哪儿都是家。”还有一部分表示满意的市民是因为单位分房。选择售后不满意的市民,多半是近年购房,相比起早期购买的,不管是物业,还是房屋质量都不如以前。 通过这次调查,很多市民对本报能给消费者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表示很满意。在调查的过程中市民们也非常配合。他们表示,在房产买卖上,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自身的利益,希望开发商能接受群众的监督,也能自我监督。 深圳晚报报料热线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度除了8月份以外,其余11个月均接到过市民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投诉。 记者查询该投诉资料了解,市民投诉内容主要涉及建筑材料以次充好、物业收费不公、物管纠纷、虚假学位广告、克扣员工利益、违规侵占公共用地、违规施工、施工扰民、协议合同条款不公等。 市民纷纷说“房事” 本次调查中,市民纪华、张利华、覃香等人热情参与了调查以及相关测评。这些市民朋友都有过在深圳看房、买房的经历,谈起房地产买卖各自都有不同的经验和看法。纪华表示:“我2007年开始就是贵报的忠实订户了,一直从报纸上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动向。对房地产市场调查这一块,我曾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 有市民投诉,商品房买卖中开发商会选择性地向消费者隐瞒信息,消费者对楼盘的信息了解渠道单一。明明没有卖出的楼盘,挂上已售的牌,让买房者认为此楼盘卖得很好,开发商再增加价码,高额卖出。 还有市民投诉,关于房产,一般普通老百姓的“麦克风”太少了,有的甚至一辈子都很难买到房子,希望能多建一些平价房给工薪阶层。通过这次调查,很多市民对本报能给消费者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表示很满意。在调查的过程中市民们也非常配合,他们表示,在房产买卖上,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自身的利益,希望开发商能接受群众的监督,也能自我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