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益于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期间,几位来自中东部地区的省长、市长代表,在分组讨论会场上展开了一场关于城镇化和扩大内需的讨论。 “虽然现在国际经济陷入低迷,一些产业的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改善,诸如光伏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确定性有所增加,消费也未必能短期见效,但是通过城镇化拉动内需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安徽省常务副省长詹夏来首先挑起了话题。 “城镇化的瓶颈在于土地。目前农村和部分小城镇的‘空洞化’在加速,如果能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在腾出农村宅基地的同时,就有望实现耕地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只升不降’。”他说。 “城镇化既可以拉动投资,也可以拉动消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也是城乡统筹的主要平台,还是扩大开放的主要引擎、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列举了城镇化的诸种好处。 “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比大城市还要好。”他的话招来了詹夏来的不同看法,他列举了几个美国大企业总部位于小城镇的例子。“我们的问题是,高端人才都云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是看看名牌大学毕业生有几个是干自己所学专业的? 优秀人才不主要从事研发,而变成经商为主,这是当前发展阶段里的一个问题。”他说。 “我认为,不解决进城农民城市户籍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市化。职业和身份‘两张皮’,再加上土地制度改革不到位,进城务工者的社会身份与经济权益得不到解决。”陈加元回应说,“让人口、资金流动起来,城乡就打通了。” “推进城镇化还是要有统一的政策措施和顶层设计,如果放任各地五花八门搞试点,将来就可能走回头路,会带来新的波动和损失。”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建议要稳妥推进。 “城镇化不能光看城市化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城市化的质量。我们现在把1亿多进城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工也统计在城市人口里面,但他们一方面在城市里生活、纳税,另一方面却没享受到城市人应得的保障。”参加小组讨论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 他询问会场上的几位代表:“你们对把农村进城务工者转化为市民有设计、有目标吗?” 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代表纷纷摇头,大家开始更热烈地讨论起来。 “安徽虽然没有目标,但是进城买房子可以转户口。” “我们省内社保方面老的欠账还有很多,到哪一年、能转多少人尚没把握。” “重庆在搞地票。”有人说道。 “那是在边远农村,如果在城郊搞,是不得了的。”马上有人评论。 “目前我们还是在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设施工程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其中超过45岁的人占到一半以上。如果经济方式真的转变了,竞争力提高了,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詹夏来提出。 “这个问题要研究。不研究,未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徐宪平总结。他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着手编制有关的城镇化发展规划。“(规划)做得时间长一点,要做成真正对未来城镇化发展有益的顶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