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穿越破产寒冬

2013-8-27 23: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36| 评论: 0

摘要:   破产是件悲情的事情,但面对两类企业的清盘,似乎舆论非但不悲情,反倒有些秋后算账的味道。   金融、房产,虽是全球经济的命脉,但就是不讨好。金融就不谈了,占领华尔街述说的是99%的悲情;房产呢,金融 ...

  破产是件悲情的事情,但面对两类企业的清盘,似乎舆论非但不悲情,反倒有些秋后算账的味道。

  金融、房产,虽是全球经济的命脉,但就是不讨好。金融就不谈了,“占领华尔街”述说的是99%的悲情;房产呢,金融还是“大到不能倒”,而房产公司若是破产,恐怕爆竹欢庆的也不在少数。

  宋卫平的那篇“从绿城‘被破产’说起”,虽在情在理,但就是有些“不厚道”。宋先生那句,“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被外界视为这是在向政府“要挟”。但我觉得,在目前形势下,不要对政策的短期改变心存侥幸。

  绿城等房地产企业,过去做大的模式就是借钱快速扩张,只要能还上钱就没毛病。也就是所谓的,以移步换影式的手法,以最少的锅盖罩住十口锅,既放大杠杆效应,又能加快资本周转。这种模式,业内人士一度很推崇: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但这个模式,最怕资金链断裂。

  当然,资金链断裂还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一开始就存心不良,赌一把。另一种是一开始倒是打算好好做的,但突然遭遇政策性风险,比如限购了,比如你这块地政府规划改了,于是就悲剧了。

  但市场不相信眼泪,顺驰就是死在了“盖子”太少上,最终才发现原来快步如风的发展模式,看似强大,其实却弱不禁风。

  在宋先生文中,“对于企业来说,命运只有两个字,生、死,无他。我们所能探讨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出一条活路,穿越寒冬”,堪称金句。

  穿越寒冬,唯有自救者,方能得天助。

  其实,要想“找出一条活路”很简单,就如同养生。养生无非就是:早睡早起,清淡饮食。而“永远活着”的方式无非就是:控制发展速度,弓不要拉得太满,锅盖要多弄几个,现金流不可太吃紧。一句话,就是“压制做大、快跑的欲望”。

  但健康的养生和健康的发展模式一样,的确很无聊。

  重病在身者,要想“找出一条活路”,无非就是瘦身,乃至改变生活习惯。宋先生所说的“一方面,绿城在努力抓销售,另一方面,我们有腾挪的余地,可以出让一部分项目的股权解决资金上的问题”就是瘦身,而未来应该做的就是回归“健康的发展模式”,哪怕这有些“无聊”,一点都不刺激。

  绿城在过关,很多企业也在过同样的关,只是方式各有不同。

  纵观这一轮上海降价潮,最为积极的反而是资金链较稳健的企业,暂时未见到中小房企跟进。实际上,面对寒冬,目前房地产企业已经明显变成两类,一类继续奉行高周转哲学,领头降价,抢占先机,确保不错失逆市中的拿地良机;另一类,则奉行“拖”字诀,有公司甚至已经做好了休息两年的准备。

  本次的楼市调控,会否蔓延下去,还会延续多久,大家都不知道。所能做的唯有穿越寒冬,冬天已经来了,你有足够的储备穿越寒冬,跨过年关,迎接春天吗?

  一样的春天,却不一定给予所有人相同的喜悦,因为欣喜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过冬的方式。如果不是竭力对抗寒冬,就不能体会到春天的温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