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步入整合期
从炽热转向彻寒,浙江光伏业仅用了7个月。一位投行界人士用“恍若隔世”来形容这个行业的冷热变化。 10月22日,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商无锡尚德电力“将会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在坊间疯传。 据了解,中国光伏业产品市场严重依赖国外,特别是欧洲市场,而国内市场一直未实质启动。今年上半年,欧洲市场大幅削减太阳能补贴幅度,而下半年欧债危机再次爆发,这个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萎缩。另被寄予厚望的美国,其国内市场萎缩程度远甚于欧洲。 工厂67%产能闲置 多晶硅或将面临洗牌 国庆节过后,瞿成结算完工资,离开了他打了三年工的浙江金华的一家光伏组件企业。“在今年三月份之前还算正常,五月份就有点空挡,七月份以后,越来越不行了。”瞿成说。这家光伏组件企业,成立于2007年,以生产封装组件为主。今年以来,企业订单不足,工厂有67%的产能开始闲置。 瞿成所在企业的现状并非个案,整个浙江乃至整个中国光伏业生产商的情况大同小异,业内龙头公司甚至出现破产传闻。 国庆前后,江西赛维LDK被传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传言虽遭否认,但无锡尚德电力和江西赛维LDK两大国内标杆企业先后陷入破产传闻,无疑显示中国光伏行业已风声鹤唳。 今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加上几大光伏应用市场连续削减补贴,全球光伏产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价格一路走低。来自iSuppli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晶硅组件价格下跌了19%,三季度跌势延续。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谢晨认为,多晶硅价格近期下跌主要是因为多晶硅、光伏组件产量增加太多,而太阳能外需市场却有所萎缩,供给远大于需求,以致全产业链库存严重,多晶硅行业或将面临一次大洗牌。 目前国内已有近50家光伏企业倒闭 国内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两省,其中江苏光伏企业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浙江约占1/4,剩余的市场份额由江西、河北、山东等省瓜分。从产品结构看,江苏光伏业以上游多晶硅为主,兼顾中游组件产品;而浙江因环保政策所限,主要集中于光伏组件封装;江西与河北则以多晶硅生产为重点。 2010年初,国内普通光伏组件的价格稳定在12元/瓦左右,现在则跌到了不到6.5元/瓦,下滑幅度将近50%。然而,在10月中旬的美国SPI光伏展上,深圳中晶更打出了0.86美元/瓦(约合5.47元/瓦)的价格,让业内为之哗然。 一位光伏人士预测,明年晶硅组件的价格可以达到4元/瓦,系统可以降到12元/瓦以内,“以光伏电站25年的生命周期,发电成本约为0.6元/度”,基本与风电发电成本等同。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基础很薄弱,只有少数国家在认真做这个市场。目前,很多人看好美国市场,但美国市场真正启动需要很长时间。” 然而,在此之前,包括尚德、晶科、英利等在内的75家中国光伏企业,需要面对或来自美国方面的“双反”诉讼,预计美国商务部将于11月8日左右决定是否立案。 中国光伏业寄望能接替,至少是部分接替欧洲市场的美国光伏市场,正自顾不暇。今年8-9月份以来,美国有3家较大规模的光伏企业宣布破产。至此,中国以组件为主业的光伏企业相对较高的毛利率将受影响。 与此同时,在向光伏平价上网目标挺进的同时,光伏企业过多的投资亦造成极大代价,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已有近50家倒闭。数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到2013年,仍能存在的中国企业数目最多仅为目前的一半。 产能严重过剩 “抱团作战”或有出路 从目前的态势看,无论是晶硅还是组件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严酷事实。 据网易财经了解,2011年晶硅产能将继续保持快速扩张态势,五大晶硅企业预计扩产61.9%,而五大电池厂商仅扩产44.8%,供需将面临基本平衡,甚至阶段性过剩。 在组件方面,包括无锡尚德、英利和天合光能等行业巨头的产能在内,光伏组件产能高达9GW。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接受网易财经访问时表示,中国今年的光伏组件总的产能将达到30GW,而全球今年装机量只有20GW。 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外需极度不足。危机重重之下,中国光伏业自身的缺陷也随之暴露,“两头在外”的最严重后果,并不是光伏业的对外极度依赖,而是能耗和环保上的欠债。 浙江一位风投观察人士对网易财经表示,国内光伏行业的实质是高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低差异化制造业,“某种角度来说跟温州那些成衣厂性质也差不多”。如今欧洲经济如此困难加上国内银行惜贷、各投资机构也看坏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趋势,光伏企业回款、融资困难导致现金流出现状况的不在少数。 以2008年大萧条的前车之鉴看,2011年的光伏企业,在进入白热化竞争的同时,扩大竞争实力和被兼并淘汰将成为今年光伏业的主题,而熬过光伏业寒冬的可行方向,也许仍是那个老办法——抱团取暖。 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在国家还没有做好如德国与西班牙一样对国内光伏产业进行大规模补贴以刺激光伏终端应用的情况下,只有一条道路能降低“两头在外”风险,就是建立全产业链模式,同时组建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