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人们的预期是不可被管理的

2013-8-27 23:4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7| 评论: 0

摘要: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其中萨金特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时隔多年之后,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再度获得诺贝尔奖,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什么是理性预期?我们的预期真的 ...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其中萨金特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时隔多年之后,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再度获得诺贝尔奖,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什么是理性预期?我们的预期真的是理性的吗?预期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理性预期革命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

  理性预期革命的理论贡献

  当记者问及预期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时,霍德明说:“预期影响人们的行为,行为影响政府制定政策,甚至会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他指出,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每个人包括没学过经济学的人都懂这个道理。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革命兴起之前,宏观经济学家一直没法把这个道理放进宏观经济理论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学术上处理预期。那时,宏观经济学家以一种最符合人们直觉的方式来描述预期。以今天对明天通货膨胀的预期为例,今天对明天的预期等于昨天对今天的预期再加上一个调整项,调整项等于昨天对今天的预期与今天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再乘以一个数,这个数到底是多少,经济学家众说纷纭。这是最简单的预期形成的方式,很符合人们的直觉,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就是这样来形成自己的预期的。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都是这样来处理预期的。但是,包括萨金特在内的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告诉大家,这样一种预期形成的方式是错误的,这就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重大贡献,也是他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根本原因。

  我们到底是如何形成预期的

  这种预期形成方式为什么是错的?这不是很符合人们的直觉吗?

  为此,霍德明举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男女朋友约会看电影,假如电影晚上8:00开演,男生提出双方7:45在电影院门口见面。这是第一次约会,男生会预期女生7:45能到,男生出于对女性的尊重7:30就到了,结果女生8:10才到,预期和实际相差25分钟。如果按照上面所讲的那种方式形成预期,就应该是这样的。男生会调整他的预期,在原来预期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调整项,即预期和实际之间的误差25分钟再乘以一个数,假如这个数是0.2,调整项就应该是5分钟,下次约会时,男生就会预期女生7:50才能到。第二次约会,电影还是8:00开演,还是约定同样的时间,结果女生又迟到了,8:30才到,预期和实际之间又出现了误差,于是男生又重现在原来预期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调整项来调整自己的预期。这样一种预期形成的方式固然很符合我们的直觉,但和人们真正的预期形成方式是不一样的。在现实中,人们并不是通过这种步步改良式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预期,而是会观察多方面的情况,综合各种因素来形成自己的预期。还以男女生约会看电影为例,第一次约定7:45到,因为第一次,男生预期女生7:45能到,结果女生8:10才到。第二次还是约定同样的时间,男生可能不会立刻调整自己的预期,还是预期女生7:45能到,结果女生8:30才到,第三次看电影,男生可能会对女生说,前两次你都迟到了,这次你能不能早到点,结果女生还是迟到了,8:15才到。当这个男生跟女生约会三次以后,就会综合这三次的情况,发现这个女生每次都会迟到,而且迟到最少25分钟,多的时候会迟到45分钟。第四次约会的时候,男生预期女生肯定还会迟到,他就不会7:30到,有可能8:00才到,甚至会比女生还晚到。可见,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不是上边所说的那种步步改良式的方式,而是通过多方面或多次观察后进行综合判断来形成预期。

  我们的预期是理性的吗?

  在很多人看来,理性预期的观念不太容易接受,我们的预期怎么会是理性的呢?

  霍德明说,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都会形成预期,但预期与现实之间往往会有误差,重要的是,这个误差原则上不可能有一致性(统计学上的术语),通俗地讲,这个误差没有一个固定的趋势,是不可被预测的。还是以男女生约会为例,还和上边一样的情况,当男女生约会时间长了以后,男生有可能比女生还晚到,因为男生知道女生一定会迟到,他预期女生8:15到,于是男生8:15到,可是女生可能8:10就到了。男生预期女生到的时间可能比女生实际到的时间要晚,也有可能要早,二者之间的误差是没有明确的固定趋势的。

  但是,那种步步调整式的预期形成方式是有可能会形成系统性的误差的。霍德明举了股价预测的例子。以中石油的股价为例,假设今天的股价是10元,昨天对今天的预期是9元,预期与实际之间的误差是1元,如果调整项前所乘的系数为0.5,那么今天对明天的预期就应该是昨天对今天的预期9元再加上误差1元乘以0.5,就应该预期9.5元。如果明天的股价还是10元,根据同样的方式,明天对后天的预期就应该等于今天对明天的预期9.5元再加上误差0.5元再乘以0.5,就应该预期后天的股价是9.75元。假如中石油的股价以后一直都是10元,这样一种方式所形成的预期就会永远都低于实际的股价,这样预期与实际之间的误差就有了固定的趋势,预期就犯了一致性的错误。人们的预期并不是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形成的,人们的预期调整是很有弹性的,是很灵活的,人们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判断,最终的结果就是预期不会犯具有固定趋势的错误。如果一支股票的股价一直都是10元,人们就会调整自己的预期,预期这只股票的股价就是10元。

  稳定的预期需要稳定的政府行为

  今天,理性预期的观念逐渐被经济学家们接受。根据这一理论,在政策上,我们又应该如何作为呢?

  霍德明告诉本报记者,理性预期革命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因为人们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形成预期的,人们会判断政府会做什么,甚至会想到政府在判断我的预期,人们还会判断其他人的预期是什么。当人们有这样一种心态以后,一个重要的政策含义就是,人们的预期是不可以被管理的。因为如果政府去管理人们的预期,人们就会判断政府在管理人们的预期,再对自己的预期进行调整。对政府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的行为越透明越好,使得老百姓都能理解政府的行为,这样老百姓的预期也会很透明很稳定。政府如果经常推出出人意料的政策,第一次有效,第二次有效,第三次就会无效了,因为人们早就料到了政府的行为,会提前做一些行为,使得政策无效,除非政府每一次都推出比上一次更大的出人意料的政策,但是人们的预期是很有弹性的,政策不可能永远都超出人们的预期。依靠意外的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长远来看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每一次需要很大的刺激才能造成这种效果。因为人们会预期到政府会出台一些出人意料的政策。要使人们的预期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政府的行为稳定。这就像开车过红绿灯,如果红绿灯有规律地30秒变一次,人们就会很稳地开车,如果红绿灯今天30秒变一次,明天60秒变一次,后天10秒变一次,人们的预期就会很乱。

  霍德明提到我国的宏观调控,预期是如何使得政策无效,在我国也有典型的例证。在银行存款中,国企往往是存款大户。在我国当前的体制环境下,国企本来是不应该有大量的存款的,因为国企去银行贷款很容易,资金的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可为什么国企还成为银行的存款大户呢?因为我国政府经常在宏观调控中对银行信贷进行限制,政策紧缩时贷款会比较难,国企为了保证正常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只能依靠自己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因此成了存款大户。如此一来,在金融危机中,哪怕银行信贷受到限制,国企也并不缺钱,现实中流通的货币并不会减少。这使得政府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关于通货膨胀预期,霍德明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站出来,告诉大家造成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原因,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都不存在了。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言论会无形中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但是真正有经验的人是不会轻易听信这些言论的,因为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第一次人们可能会相信这些言论,但二次可能就不会相信了。对政府而言,破除这些言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告诉大家,并且告诉大家政府针对通货膨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人们会判断各方面的言论,最终会选择出正确的言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