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银行家认为房价下跌是银行最大风险
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昨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称,有67.2%的银行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集中凸显”也受到近六成银行家的关注。 银行家们认为,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之其关联的上下游行业较多,涉及面广,倘若未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监管部门对于房地产贷款风险的看法与银行家们有明显差异。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从房地产贷款具体结构看,目前约98%的个人按揭贷款“贷款房价比(LTV)”低于80%,按揭贷款平均“偿债收入比”为33%,超过1/2的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都是在2009年二季度房价重新高企之前发放的,开发贷款的平均押品比例也达到189%,即使房地产抵押品重度压力测试下跌40%,覆盖率仍高于国际通行的110%标准。这些都表明我国房地产贷款总体风险可控。 由于担忧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风险,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态度也日趋谨慎。据报告披露的数据,在对待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上,有66.2%的银行家倾向压缩规模,其中有37.6%的银行家选择“严格控制规模”,相比2010年的调查结果,今年银行家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更加谨慎。 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近八成的银行家表示不会收缩。其中,39.7%的银行家选择继续扩大规模,37.7%的银行家选择维持现有规模。与2010年相比,表示不会收缩规模的银行家占比下降14.6个百分点,这表明商业银行对于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但收缩力度相对有限。此外,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接近七成的银行家认为其核准标准会更加严格。 自2010年10月以来,央行积极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紧缩流动性,这些措施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据银行业协会调查,六成以上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信贷规模发展受限”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不确定性”是当前经营管理中感受到的最大压力。 银行家表示,当前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措施通常同步收紧,从而对银行经营形成较大影响,希望未来决策时能够加强协调。例如,在提高准备金率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在推进实施实贷实付、日均存贷比考核等措施,几方面的叠加对银行存款形成严重挤压。 报告还表示,根据调查,银行家对利率市场化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逾八成的银行家认为,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银行加快转型,优化业务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