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老工业基地的新传奇

2013-8-27 23:4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0| 评论: 0

摘要: 压题照片 沈抚新城新貌。 郑 磊摄   辽宁曾有辽老大之称,那是因为在新中国工业史上,辽宁创造过数个第一。但在我国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辽老大受体制束缚和观念落后等影响,一度出现产业结构老化和经济相对衰 ...


压题照片 沈抚新城新貌。 郑 磊摄

  辽宁曾有“辽老大”之称,那是因为在新中国工业史上,辽宁创造过数个第一。但在我国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辽老大”受体制束缚和观念落后等影响,一度出现产业结构老化和经济相对衰退等现象,与之相关的是职工下岗、失业,产业不景气,这些难题制约着辽宁发展的进程。

  2003年,中央作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辽宁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十一五”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又接连上升为国家战略。抓住机遇,重振中国的“工业摇篮”雄风,“十二五”开局,辽宁正在强势崛起。

  “大战略”——

  面向区域重整发展格局

  尽管拥有较早的对外开放城市如大连、营口等,以及绵长的沿海开放地带,但辽宁人一度还是为远离南方开放前沿苦恼,认为区位上缺乏足够优势。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辽宁人开始重新认识区位优势,他们发现,辽宁不是开放的边沿而是在中心地带,那就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全新发展平台展现在辽宁人的面前。

  “沿江、沿边、沿海”的辽宁丹东,现在是东北东部地区包含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2座城市经济发展的聚焦点。丹东转身向海之时,12市共同发现,东北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原来就在这座美丽的边境城市。现如今,东北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夜以继日、热火朝天地推进着,丹东也在加大力度建设海港,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拓展临港经济发展空间。

  当营口港突破2亿吨吞吐量之时,锦州港、丹东港也加快了向亿吨大港迈进的步伐,而他们的动力都来自于区域经济关注度不断提高,作为东北地区惟一的沿海省份,辽宁的转身向海甚至让整个东北都看到发展的未来。

  “十一五”时期,以沿海港口和42个重点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展神速,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锦州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重要基础设施辽河特大桥建成通车。今年前7个月,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8亿元,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129.8亿美元,增长44.3%。

  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这无疑是对沈阳经济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充分肯定,更给辽宁今后走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极大信心。

  随着沈阳经济区“一核、五带、十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的确立,沈阳中部8市通过5条产业带和10大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跨区域产业互补、集约化发展,拓展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正在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沈阳经济区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1.4亿元,增长3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7.1亿元,增长47.1%。

  以“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辽宁三大区域战略为发展平台,“十一五”时期,辽宁的经济指数全线飘红,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4%,由2005年的804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27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328美元增加到突破6000美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