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单县实行土地动态全天候监察
“双保”是国土资源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国土人永恒的责任。山东省单县国土人不松劲、不懈怠、不折腾,在保障经济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抓制度,保护好“饭碗田” 单县地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交界处,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用地紧张。在保障经济发展用地的情况下,切实保护好“饭碗田”,是单县国土人思考并寻求解决的一道难题。 落实领导责任制度。该县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县、乡、村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抓好任务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严格考核制度。该县将耕地保护目标作为乡镇、村年度考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织有关部门每半年对各(办事处)、村耕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凡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一票否决,给予黄牌警告。 建立全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县土地监察大队分片包干,每周对责任辖区土地巡查一遍,发现违法违规用地苗头及时制止;基层国土所每两天对辖区内土地巡查一遍;每村聘请一名土地信息员,及时汇报土地变化情况,实现了土地动态全天候监察。 建立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制度,形成了由县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县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共同配合,联合查处违法占地的有效机制。 严格土地规划用途管制。在建设用地管理中,严把农用地转用关,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未利用地和闲置、破产企业用地,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工业用地投资密度的标准要求,严把供地关。对未能达到要求的,采取安插其他项目、收回空闲地等办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深挖潜,利用好土地资源 按照土地闲置的不同情况,该县采取不同措施。对有能力投资而闲置土地的企业,要求其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如:泰信纺织、化工二期项目分别追加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和8300万元,使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对项目搁浅闲置的土地重新安排其他项目。如:盐化工因项目搁浅闲置土地100亩,收回后用于纺织、电子软件、高档彩印等项目建设。将部分闲置的土地安排新项目。如:将千奥化工闲置的80亩土地收回后用于安排食品加工项目。采取“腾龙换鸟”方式,盘活土地资产。如:三角洲牧业用地有偿收回后,挂牌出让用于房地产开发。对暂无项目落实搁浅闲置的土地、全部或部分进行复耕,待有合适项目再行安排。如:华康面粉、凯达灯具、信立达纺织项目等。 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县开发区建设了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安排了鲁纱纺织、木升木业等项目。按照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将闲置超过两年的山东三角洲牧业有限公司用地,搬迁腾出的木升木业、宏宇纺织等用地收回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和沿河“绿色走廊”项目建设,切实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去年以来,该县共收回开发区项目闲置土地9宗,面积578亩;闲置土地安排新项目4个,用地270亩;挂牌出让闲置土地2宗,面积361亩;增加投资项目3个,利用闲置土地125亩;复耕闲置土地3宗,面积123亩。盘活土地资产收益1.8亿元。 重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为切实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单县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自2003年以来,共争取上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总规模176269.5亩,目前5个项目通过验收,新增耕地16509.72亩。 为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保障经济发展用地,该市实施了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自2006年以来,先后报批24个增减挂钩项目、1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实施后可增加16874.6亩的建设用地。 该县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为依托,在更高层面上综合设计挂钩专项规划,统筹实施居民点归并,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农田综合整治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据了解,今后10年,该县将完成200个村庄改造。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