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

2013-8-27 23:2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6| 评论: 0

摘要: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1日出版)   作者金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着作有:《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 ...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1日出版)

  作者金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着作有:《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等。

  中国的媒体和学界谈到转型后的前苏东地区,往往条件反射般地将它与“乱”、“崩溃”、“衰退”、“动荡”、“教训”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在很多中国人的脑海里,因为苏东的经历,“转型”成了“狼来了”里面的那个“狼”。

  《从“东欧”到“新欧洲”》就是试图帮我们摘下有色眼镜去观察和了解一个正常化的中东欧。换句话说,这是一本挑战迷思、破除成见的书。

  我们一个明显的成见就是:转型之后,中东欧各国经济陷入崩溃边缘,民不聊生。事实上,转型的阵痛在90年代中期之后即让位于正常的发展。世行数据显示,就人均GDP来说,捷克1990年是11209美元,2010年则达到25232美元;匈牙利从8778美元上升到19764美元;波兰从5473美元升到19059美元;俄罗斯从9119美元升到18963美元;就连经历过战火的塞尔维亚,人均GDP都从1997年的6407美元上升为11719美元。这就是说,过去20年,大多中东欧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准基本实现了翻番。回看中国,我们2010年的人均GDP只有6828美元,远不足以“一览众山小”。

  更关键的是,中东欧的经济发展没有带来急剧的贫富分化,它们甚至是地球上最平等的地区之一。此外,我们认为转型之后的中东欧国家政党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对“休克疗法”不由分说的批判,对“渐进改革”不由分说的拥抱等等,都是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而得出的结果。

  任何正常的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因为中东欧国家的问题而忽略其进步与发展,甚至以之为借口让自己的改革固步自封,就既是对他国的不公平,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