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京城楼市寒意渐起

2013-8-27 23:2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57| 评论: 0

摘要:   一场秋雨一阵凉,任凭中秋节被演绎得如何热闹,北京楼市在局促中感受着寒意。   最近几天,有两条北京本地新闻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一是通州的京贸国际城推出2013年入住的特价房,均价为1.4万至1.5万元,较 ...

  一场秋雨一阵凉,任凭中秋节被演绎得如何热闹,北京楼市在局促中感受着寒意。

  最近几天,有两条北京本地新闻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一是通州的京贸国际城推出2013年入住的特价房,均价为1.4万至1.5万元,较年初时的房价下调了6000元;二是截至9月4日,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给出的数据显示,新建商品房库存量已达111136套,创两年来新高。

  房价“跳水”并非特例

  通州京贸国际城的降价行为引起了业主的不满,但如果环顾四周,他们会发现,房价下调正在悄无声息进行。据悉,四环内的二手房销售都存在不同程度降价情况,而新开盘的拟售价格也在大幅缩水,位于通州区域的另一处高档楼盘,每平米售价由最高时近3万元降至现在的1.3万元。

  “这说明降价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目前通州的房价还是太高,至少应该退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即均价八九千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说。

  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鲁炳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房价稳中有降已是必然,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第一季度,这种迹象可能会表现得愈加显着。“金融机构纷纷收紧贷款,政府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化,这就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压力,于是有开发商调整价格策略,满足回笼资金的需求。”

  楼市低迷谈何“金银”

  北京市统计局今天发布的“1-8月北京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8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541.9万平方米,下降11.9%。楼市素有“金九银十”的说法,今年则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小长假,北京楼市的交易景象凄凄切切。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这3天的住宅签约仅为407套,与去年中秋假期相比下跌了45%,成交量创下历史新低。9月上旬,北京一二手房合计签约套数为3906套,同比下降60%。

  曹建海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开发商们或许没有想到,即便降价打折,消费者还是不肯买账,继续选择观望。”他继而指出,真正具备购房资格的人减少了,尤其在北京,炒房变得困难。

  “所谓的"金九银十"肯定没到来,整个房地产市场比较萧条,由于调控力度加大,无论销售量还是房价都无法与往年相提并论。”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坦承,依据目前态势,北京楼市还将经历较长时间低迷,变数在于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

  “拐点”论调缺乏理性

  商品房交易在旺季碰了一鼻子灰,不少人条件反射性思考:这是否意味着楼市“拐点”即将到来?曹建海否认了“拐点说”,在他看来,楼市降价的现象早已有之,真正的最高点是在今年年初。“尤其是二手房,现在的价格根本无法与那个时期相比。”

  那如何看待北京楼市的现状?鲁炳全的答案是“正常”。“无论消费者还是投资市场,基本上都持观望态度,前者是因为自身没有准确判断,对楼市缺乏信心;后者是因为金融配套政策仍处于停滞阶段。”鲁炳全直言,“拐点说”是一个非理性的论调,房价波动的极限值究竟是多少,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在这个时候,必须回归客观与理性。”在鲁炳全看来,所谓“客观”,是指短时间内,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政府与民众都不希望看到其扮演经济崩溃的导火索;所谓“理性”,是将房子视为消费品而非投资品,“人人都买房”的价值观念与实际收入、消费能力产生了巨大矛盾,这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后果。“应当客观评估消费能力,呵护市场需求,避免盲目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