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货币政策是一面镜子
8月31日,巴西央行宣布,从第二天起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使其年利率降至12%。巴西继土耳其之后的降息,让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阵营”遭受土崩瓦解的威胁。有人甚至担心中国货币政策和楼市调控将会重蹈2008年的覆辙。 巴西央行这次降息,虽然出乎许多经济学家的意料,但并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在此次巴西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之前,彭博资讯曾对62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所有经济学家均认为巴西央行会维持利率12.50%不变。然而,据巴西利率期货市场数据,有56%左右的市场人士预计巴西央行会下调利率25个基点。 更值得一提的,巴西工业行会和工会组织此前曾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并强烈呼吁降低银行利率水平。而据巴西政府最新公报数据,巴西工业生产6月份萎缩了1.6%,而且整体经济活力也出现了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今年以来,为抑制通胀,巴西央行已4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0.75%上调至12.5%,成为二十国集团中基准利率最高的国家。而且,自2009年以来,雷亚尔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5%。但是,近期数据显示,巴西IPCA通胀指数年率已升至7.1%,创下2005年以来最高。 然而,传统的货币紧缩,并未遏制住巴西的通胀,相反,却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加重了巴西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雷亚尔发行量的增多,加剧了巴西的通货膨胀,并拖累了巴西出口和经济增长。在实践中,巴西央行应该有所感触了,今钱早已不同于昔钱。 8月11日,巴西央行披露,今年迄今为止,巴西外汇储备已增长21%,达到3509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巴西外汇储备中,有60%是美国债券,30%是其他国家的政府债券,0.5%是黄金,其余为国外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存款。 “航海教育,固然依赖于海洋学、流体力学,但更重要的经验和技能,来自水手、大副和船长。”更何况,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10个经济学家会有11种观点。 现在,巴西央行决策层似乎已不再信任经济学家的观点,而是倾向于接受现实经济生活中“水手、大副和船长”的建议。 经济学界不能怨天尤人。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下,今日之钱早已不同于昔日之钱,遗憾的是,经济学界却鲜有人站出来,向世人阐明这一切。这就难怪,在62位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巴西央行会维持现行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巴西央行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加息。 最早货币本质是商品,是一般等价物。后来货币本质是一种符号,是购买力的信用凭证。今日货币本质却已有不同内涵,对新兴经济体来说,其经济运行模式主要以实体经济为主,货币本质更多地与商品和服务挂钩,实体经济货币总体上依然是购买力的信用凭证;而对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来说,其经济运行模式主要以虚拟经济为主,货币本质更多地与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相关,虚拟经济货币总体上是记录虚拟资本交易活动的一种工具。虚拟经济货币与实体经济货币交叉重叠的流通之处,就是虚拟经济分割实体经济财富的利益输送之管道。 2月10日,当巴西外汇储备突破3000亿美元关口时,巴西央行曾在当日的公告中指出,巴西货币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以及国内利率水平较高,致使国际热钱大量流入该国,外汇储备增加虽然有利于该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稳定,但与此同时,它也大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且给未来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 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四国”成员,经济发展模式和现状具有很大相似性,都处于高速工业化时期,居民工资增长都远远落后于GDP和生产率增长,都有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对外资都非常友好开放,外汇储备增长都非常快,基尼系数也都很高。 巴西此次降息,虽然出乎许多人意料,但其实早在情理之中。 巴西在“金砖四国”的率先降息,并不意味中国一定会重蹈2008年调控政策骤紧骤松的覆辙,但巴西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前车之鉴,对于同为“金砖四国”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