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经济仍处软着陆轨道 外部变化是未来政策走向关键

2013-8-27 23:1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0| 评论: 0

摘要:   9月1日,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双双出炉。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一片风声鹤唳中,8月份中国PMI仍显得较为乐观且正面:官方PMI与上月相比有所反弹,这也是该指数4个月来首次 ...

  9月1日,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双双出炉。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一片风声鹤唳中,8月份中国PMI仍显得较为乐观且正面:官方PMI与上月相比有所反弹,这也是该指数4个月来首次出现上升;经季节性调整的汇丰中国PMI从49.3%回升至49.9%,虽然显示制造业运行状况连续两月表现疲弱,但收缩程度极其轻微。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几家外资银行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出现一定放缓和恐慌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这不仅有利于减少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也使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外部不确定性更值得关注

  从官方PMI各分项指标来看,其给出的信号喜忧参半:忧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标大降,喜的是新订单指标持平生产指数平衡回升。依然处于高位的购进价格指标表明,中国仍然面临着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尽管中国PMI在过去几个月呈现出下滑走势,但与此相关的实体经济数据却一直保持在较正常的水平:电力消费水平一直较为平稳,并在过去几个月呈现出稳步向上态势,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保持在正常区间内。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拥有强劲的基础。他说,中国的PMI往往在第二和第三季度下滑、第四季度上升,这种季节性走势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周期以及生产周期息息相关。鉴于当天公布的官方PMI以及汇丰PMI均明显反弹,刘利刚认为未来几个月PMI很可能沿着自身的轨迹运行。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则表示,历史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标与产成品库存指标的差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未来一个月的PMI走势,而这一差值从7月份的1.9升至8月份的2.2,暗示9月份PMI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鉴于紧缩政策短期不会逆转,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则预计未来几个月工业活动会持续放缓,且与放缓的内需相比,外部的疲软和不确定性会对增长造成更大的下行风险。不过,由于日本灾后重建活动逐步展开,刘利刚预计中国的出口水平将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个月中,汇丰PMI与官方PMI的走势明显出现差异,引发了市场的兴趣和担忧:前者已连续两个月低于50的扩张线之下,而后者则一直保持在50之上。刘利刚认为,这样的差异主要是调查样本不同造成的。尽管如此,刘利刚表示,这种差异显示出在宏观紧缩周期中,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议价能力较弱和信用评级较低,面临着更大的信贷紧缩压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