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重上调 房租带动CPI上涨
自2011年1月起,国家统计局CPI数据统计采取新权重方案。其中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食品比重(权重)有所降低,居住比重(权重)有所提高。对此,统计局表示,这样更接近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及趋势。专家普遍表示,随着加大居住类价格所占比重,将更客观地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 不过,从权重改变至今,CPI同比一月高过一月,7月甚至创下37个月新高,而数据显示的住房价格上涨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尤其是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的价格。 由此引发疑问,人人紧张的高房价在CPI中有多大程度的显现? 房价怎样计入CPI 食品与住房构成为居民基本消费的最大两条腿,近几年,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越来越多的看法认为房价在反映物价水平的CPI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能很真实的反映居民的感受。 为了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2011年1月,国际统计局宣布采用新的权重方案。新方案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其他都类别权数全部下调。此次权重提高后,居住占CPI构成比例变为17.2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并没有直接包括商品房的价格指标。 据了解,居住类价格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建房及装修材料,如木材、水泥、砖瓦砂石、电料、油漆等;租房费用,主要是公房和私房的房租;水、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炭花费;自有住房的房贷利率、物业费、各种房屋维修费用等。 房价到底该不该计入CPI,此前,国家统计局曾多次解释,依照国际惯例,联合国推荐,房价不直接计入CPI是因为购房是一次购买,多年使用,与当年消费价格指数不同步,并且购房是投资,不是消费,不能直接计入物价指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认为,住房价格仍然应当以房租等形式计入CPI,把商品房价格计入CPI并不可行,因为在世界上任何国家,房地产都是重要的投资品。CPI反映的是消费品价格指数,并不是资产价格指数。 专家分析,房价计入CPI的可行度不高,难以确定房价在CPI中的权重,如果权重定的太低,无法反映房价上涨的情况,如果依据居民实际支付确定,不区分购买房地产是消费还是投资,那么房屋指出占比将很高,则房价波动会左右CPI,而CPI中其他项目的影响将大大降低,价格变动得不到充分的反映。这样,CPI也会丧失稳定性、可比性和连续性,无法为货币政策提供稳定可靠参考。同时,房地产价格是垄断价格,受房地产商和政府的控制,如果将房价纳入CPI,而中央银行据此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将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 国际上各国也大多不直接在CPI中包括房价。从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日本CPI构成的比较分析,各国CPI构成中分歧较大的类别就是“住房”或“居住”项。美国CPI-U的“住房”项中包含虚拟租金的价格变动,即当居民没有自有住房时每月租房的等值租金支出水平高低。除了美国,世界各国居住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均不含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部分。此外,有些国家将购置房屋的“抵押贷款利息”和“物业费”等计入“居住”类价格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