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策拓宽住房获取渠道
在发达国家中,加拿大的房价调控是比较成功的。2000年起,10多年来加拿大房价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每年仅上涨1%,低于其物价年均涨幅2个百分点。其独特而又针对性极强的调控政策,是长期保障房价稳定的关键所在。 政策拓宽住房获取渠道 加拿大是高福利国家,房地产不是支柱产业,而是作为社会福利机制的重要一环。政府将保障居民住房与医疗、教育等一样视为首要政策目标,作为制定所有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出发点。正是得益于强大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及民生为导向的房地产政策,尽管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掌握了大量公有土地和公房,但各级政府都不敢通过抬高地价和房价来增加收入。 加拿大的住房保障制度注重向低收入家庭倾斜。在温哥华,单身居民年收入低于1.7万加元(约12万元人民币)、两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5万加元(约17.5万元人民币)的都可以申请政府“福利住房”,只需支付低于成本的租金。目前,加拿大1000万家庭在使用“福利住房”,占全加拿大家庭总数的41%以上。 政府给予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全民、企业建房,鼓励自建房、合作建房,拓宽住房获取渠道,摆脱了听任开发商任意定价的局面。此外,政府还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给予借款保证,供应合理价格的土地,减少税收,实行补贴。 政府根据家庭人口、收入及房租支出情况给予居民适当补贴,保证每个家庭都能够有足够的住房支付能力。86%的加拿大人可以享有不同额度的购房补贴和租金补贴。加拿大住宅合作社的出现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合作建房占每年新建住宅总数的比例超过30%。 除了动员全民建房外,加拿大政府推行了“建房免税”政策,及时解决了住房供需失衡问题。特别是政府鼓励所有公司修建居民住宅,建房投资全额免交所得税,甚至提供补贴,掀起“企业建房热”。2003年,加拿大各行业公司拥有住房超过600万套。 此外,市场上“户均一套房”的供给量也有效地平抑了房价上涨。加拿大的房价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政府并不直接干涉房地产市场,甚至不直接向市场提供住房,而是通过系列法律和政策确保房地产业有序发展。无论在联邦还是州、市及村镇层面,都有详尽的建房规划,住房建设依人需求而定,既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又让炒房者无机可乘。目前,加拿大大约有8000万户家庭,住房约有9000万套,完全满足每个家庭一套住房的需求,现有人均居住面积达41平方米。同时,近年来加拿大每年新增住房在50万套到60万套左右,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拥有公房500万套,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的新增购房需求,很大程度上平抑了房价。而房价上涨潜力有限,进一步降低了对住房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