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个国外贷援款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较好
审计署日前发布了2011年第30号公告,公布了102个国外贷援款项目2010年度公证审计结果。审计结果表明,102个国外贷援款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较好。但审计也发现部分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02个项目涉及金额 2897.67亿元 此次审计的102个国外贷援款项目包括26个贷款项目和76个赠款或援助项目。其中,世界银行项目49个,亚洲开发银行项目12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37个,英国国际发展部项目4个。这些项目涉及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计划投资总额折合人民币2897.67亿元。其中,协议利用外资额折合人民币385.82亿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折合人民币1774.78亿元。其中,累计利用外资额折合人民币243.11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102个国外贷援款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较好。项目相关主管部门较好地履行了国外贷援款项目管理职责,在指导和监督项目执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项目顺利实施,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大部分项目单位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贷援款协定,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实施发挥了弥补资金缺口、引入先进理念和培养管理人才等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审计也发现部分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设管理、法规和协定执行、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次审计出具的103份审计报告中,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86份,占83.5%;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6份,占15.53%;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1份,占0.97%。 17个项目存在重大问题 审计结果表明,16个项目存在虚列支出或支出证据不足、支出不符合项目规定、采购方式不符合项目规定、提款报账申请与实际活动不符、未按相关会计准则和贷援款协定要求编制报表、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或项目特定目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这16个项目包括,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该项目有关采购支出的85.45万元不符合世界银行规定;由世界银行赠款的汶川地震化学品污染评估项目,财务报表项目支出未包括配套资金支出部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部分支出无原始单据和会计记录,涉及金额62.94万元。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实现中国海关现代化、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公平化项目,因设备清单所列固定资产与实际盘点结果差异较大,且无法说明原因,且审计人员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对该项目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机关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违规比例 比2009年度有所增大 此外,50个项目存在不符合法规或贷援款协定要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问题,但未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或项目特定目的的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7个项目涉及的地方财政部门或项目单位违规挪用、滞留项目资金达2.19亿元,占项目总数的6.86%。 在此次公布的102个国外贷援款项目中,26个为贷款项目,76个为赠款或援助项目,涉及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截至2009年12月31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折合人民币1774.78亿元。其中,累计利用外资额折合人民币243.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审计署公布的90个2009年度国外贷援款项目中,10个项目存在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47个项目存在违规和内控缺陷,违规比例小于2010年度。 执行单位均已接受审计意见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建议。各项目单位高度重视审计反映的问题,认真整改。截至2010年12月底,出具保留意见报告的16个项目和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1个项目的执行单位均已接受审计意见,对报表进行了调整。存在不符合国家法规或贷援款协定要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50个项目的执行单位也积极采取措施整改,并加强了项目管理。其中,国内配套资金不到位问题涉及金额9961.66万元,已整改到位3519.51万元,整改到位率35.33%;挪用、滞留项目资金问题涉及金额2.19亿元,已整改到位2.13亿元,整改到位率97.26%;其他违法违规及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4.82亿元,已整改到位4.64亿元,整改到位率96.27%;项目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涉及金额8.32亿元,已整改到位6.86亿元,整改到位率82.45%。对于项目实施进度缓慢的问题,有关项目单位采取完善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工程进度管理等措施,加快了项目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