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处罚成空文 7年违法占地600亩修路
修路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称,边建设边审批是普遍现象,推毁已建成道路是浪费资源 “钉子户”凌国平站在自家屋子后门,离她不远处,是隆隆作响的推土机——如皋经济开发区龙池路(南段)的新建工程正在进行。 凌国平家的房屋正处在龙池路上,由于她拒绝拆迁,龙池路被隔成南北两段。 凌国平这么做自有底气。2010年11月5日,如皋市国土局已对如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发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如皋经济开发区在未取得有权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占用开发区邓园村集体土地新建龙池路,同时要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退还非法占用的近150亩土地。 但这一处罚决定几成空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6月9日于龙池路现场发现,施工仍在继续,恢复耕地之说更无从谈起。 记者还发现,邓园村被占用的土地不止这一宗。如皋市国土资源局早前的调查表明,2004年以来,如皋经济开发区违法占用的土地面积达518.7亩。 “是不是交了罚款、补办了手续就合法了?”当地邓园村村民问。 “不可能等征地手续完善后再施工。”6月13日,如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国范围来说,这也是通病。” 征地配套措施不完善 “开发区发展的第一突破口在拆迁。只有大拆迁、大投入、大建设,才有大发展。”在如皋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的一份材料中,如皋经济开发区如是写道。 “征地前,(开发区)没有征求过村民的意见;拆迁时,也没有合法手续,”住在如皋经济开发区邓园村12组的刘培和说,“所以我不搬”。他的老宅也有一部分挡住了龙池路。 被拆迁的村民被安排入住邓园村农民集中居住区。但凌国平不愿意搬去,“那些房子质量不好。” “2009年5月份,拆迁工作就开始了。”刘培和回忆。直至当年6月30日,代表开发区的如皋市经济贸易开发总公司才与邓园社区居民委员会签下《用地协议》。根据协议,甲方如皋市经济贸易开发总公司将征用邓园村300.86亩土地用于环西路(即龙池路)建设,同时在环西路正式开工前对拆迁户失地予以补助,共计159.97亩,其中4户未拆户面积6.86亩暂不发放补助,实际发放153.11亩。又因被征地村(居)民小组尚达不到全失地标准,因此如皋市经济贸易开发总公司按每年2000元/亩支付被用地农民生活补助,每年6月30日和12月30日分两次发放,每次1000元,计153110元。青苗费每亩500元,共计76555元。 拆迁开始后,刘培和于2009年5月16日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布环西路工程所需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及拆迁方案等。“但我们最终什么都没看到。”他说。 一个月后,刘培和向如皋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7月和8月组织调解了两次,但没有结果。” “我永远记得2010年8月27日,”凌国平说,“地里的水稻还有几天就熟了,还是没能挡住工程车。”凌向记者之前的照片,照片上地里绿油油一片。 为了土地四处奔走的还有周文山。2003年,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公司项目的征地涉及周文山所在的鹿门村。在他看来,双钱项目的征地同样缺乏必要的手续,且涉及超范围征地等问题。 另有鹿门村村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双钱集团(如皋)轮胎有限公司租用该村土地至今六七年了,村民曾得到承诺每年可获得补偿。“现在折算后基本上2000块钱一亩的租金,但很多时候都不能及时拿到。现在很多村民没有基本的口粮田,租金发放不及时,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上述村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