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推动新发展
新思维推动新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恩施市大胆探索,按照能依山傍水的不占平田好土、能建特色民居的不修小洋房、能集中修建的不分散建设“三个原则”,从规划、宣传、示范、引导、协调“五个环节”抓起,引导农民建房,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一) 今年7月,恩施市提出了打造“仙居恩施”、建设八大生态走廊的构想。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恩施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城带乡搞好创建示范,不断创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恩施市根据各村的特点和优势、基础和实力,对新农村建设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去年以来,恩施市进一步完善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恩施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布局上,由示范村向示范乡、示范片、示范带拓展。通过整体规划,使每一个村都明确各自发展的起点、目标和方向,找准发展优势和特色。 走进白杨坪乡熊家岩村,和谐发展的景象映入眼帘: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栋栋坐落有序的特色民居环山绕水,一片片茶园竞吐新绿,一条条道路、一户户农家小院整洁干净,院落美化,人畜分离,整个村庄呈现出“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图画。像熊家岩这样的村庄,在恩施市已有26个,其中重点示范村10个,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区50个。 (二) 建设新农村需要产业支撑。恩施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突出抓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 近年来,恩施市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兴办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去年全市新培植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恩施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发展前景看好。九洲牧业、巨鑫现代农业、恩施新美、华硒生态、东恩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线,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龙头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原则,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宏业魔芋与1000多户农户签订合同,农户种植效益明显提升。圣峰药业与村民签订药材种植合同,并为农户提供产前市场咨询、产中技术指导、产后销售服务。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既解决了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避免了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又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实现了农户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目前,恩施市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立足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推进资源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加快硒资源开发利用进程,推进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在畜牧、茶叶、蔬菜、林药业等领域形成覆盖全州、立足武陵、影响国内外大市场的农产品企业集群。 (三) 走进芭蕉侗族乡戽口村,记者沿着刚修好的公路来到村委会办公楼前。村主任说:“多亏市直单位及新农村指导员的支持,让我们有了进村水泥路。曾经坑坑洼洼的进村路,如今成了致富大道。曾经的乱草地,如今建起了村委办公楼。” “政府投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一点”,这是恩施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起来的投入机制。按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及“谁受益谁出资出力、谁积极扶持谁”的原则,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恩施市多渠道筹集资金1.5亿元,加大对芭蕉、白杨坪2个新农村示范乡,莲花池、营上、大转拐等10个重点示范村和50个示范小区的新农村建设投入。 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恩施市每年从市财政拿出2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以“实物补贴”的形式,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新农村,并建立了“奖励+补贴”制度,把农业开发、产业扶贫、生态能源综合建设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与此同时,通过整合各种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源,派出300余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