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县加快县城开发建设侧记
初冬时节,走进甘肃省镇原县城,只见一个个小区环境优美、绿意盎然,一条条道路宽阔笔直、车水马龙,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遥相呼应,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人机欢腾……一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今年以来,镇原县接连实施公用设施、城区道路、保障房建设等城区开发建设项目三大类19项,完成投资1.9214亿元。 审时度势 圈定发展蓝图 “自然条件不是制约镇原发展的主要因素,关键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超越思想,有立足至少50年不言落后的战略眼光。”这是镇原县委书记周伟到任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至此,以新一轮城市功能化建设为依托的开发建设,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如火如荼全面铺开。 镇原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综合规划、重点实施、基础先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原则,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镇原经济和城市建设实际的城市建设之路。按照“一心两翼四片区”的布局思路,以老城为中心,东西延伸拓展,全面建设西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城市建设重新规划,编纂《镇原县城市建设发展纲要》,确立了城市建设重心,科学合理地规划了城市工业集聚区、行政区、商贸区、居民生活区等。组织城建、国土、交通等部门分工协作,认真施工,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保证了建设质量。如今,镇原县城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8平方公里,城市层次分明,功能完备。 以人为本 实施安居工程 “再等等,就能住上好房子了。”虽然和媳妇还在外面“过渡”着,但只要一提到县城西区的新居,张强就按捺不住地兴奋起来。他的安置房位于莲池新区,紧临西新街,条件非常便利。作为征迁农民,张强实在是没想到,自己不久也能住上“黄金地段”。 安居是民生之本。镇原县将拆迁安置房建设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先规划、后设计、再建设”的程序,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建筑设计关和综合配套关,努力提高安置房的建设品位。驱车于西区公路上,两侧高楼鳞次栉比,从外观来看,已分不清哪些是安置房、哪些是商品房。“我县可以进行住房开发的土地资源很有限,但是为了能早日实现失地农民的‘安居梦’,我们千方百计也要尽快让居民们住上好房子!”镇原县政府县长李崇暄说。目前,该县已完成2幢144套廉租房主体工程;新建失地农民安置房9幢216套,已进入室内外装饰施工阶段;新建廉租房5幢384套、经济适用住房4幢144套,现都已开工建设。 加大投入 完善城区路网 城市道路好比是城市的骨架,一个城市要扩展,首先要修建道路。 在城市建设上,镇原县始终把道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的重头戏,抢夺先机,大资金投入,大手笔运作。按照打通卡口、连接断头、南北畅通、改善路况、以路先行、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启动实施六大骨架道路建设工程。这些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良好的道路骨架,将会极大地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状况,带动罗河湾、五里沟等区域的开发建设,使过去的“死角地带”逐渐成为“黄金地带”。按照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投资3100万元,实施县城西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整理土地1500亩,搬迁安置农户36户。实施花园路、竹园路、滨河北路西段、规划二路、龙泉路、西新街、莲池路等道路工程。投资2536万元,在东区主要实施东新街、开源路、滨河北路东段三条路网和廉租房建设工程。目前,县城滨河北路西段拓建工程已完成路面铺油硬化、人行道砖铺设及路灯安装等;县城西区新建的花园路、竹园路、龙泉路等已基本完成道路土基回填夯实、管网埋设、路面硬化等建设。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