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 发展不平衡值得关注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一项监测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北京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得到了全面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0年,北京农村城镇化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远郊区县自身内部各子系统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 农村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核心指标显着提升。北京市农村城镇化进程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北京农村城镇化综合实现程度为8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5个子系统17项指标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家用电脑普及率和使用清洁能源普及率4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100%,其中后3项指标实现程度今年首次达到100%;6项指标实现程度在90%-100%之间;小城镇人口密度、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和有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的村的比重3项指标实现程度在60%以下。 各子系统实现程度均有提高。2010年,农村城镇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5个子系统实现程度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人民生活子系统实现程度最高,达到93.8%,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人口素质子系统实现程度达90%以上,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子系统实现程度分别为80.8%和80.6%,分别比上年提高4.8个和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子系统实现程度78.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受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的影响,该子系统实现程度最低、提升速度较慢。 各区县综合实现程度全面提升。2010年,13个郊区县的城镇化综合实现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延庆县综合实现程度为68.9%,比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朝阳区实现程度比去年提升3.3个百分点,通州区和平谷区实现程度均比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从城镇化综合水平看,城市功能拓展区3个区县综合实现程度均达到90%以上;城市发展新区的通州、顺义、昌平和大兴4个区县综合实现程度在80%—90%之间,分别为85.3%、81.1%、84.2%和81.1%。按照农村城镇化监测评价判断标准,上述7个区县进入了农村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其中顺义区和大兴区城镇化水平今年从中级阶段进入了高级阶段。其他6个远郊区县依然处于农村城镇化中级阶段,其中,房山、门头沟、怀柔、平谷4个区县综合实现程度在70%—80%之间,密云和延庆2个区县综合实现程度在60%—70%之间。 三农建设给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 农民生活显着改善,实现程度快速提升。“十六大”以来,是北京市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最大的时期,是农民的社会保障、国民待遇、生活质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最为显着的时期,在中央“多予少取”方针的指引下,北京的农业、农村、农民享受了最良好的发展环境,享有了最宽松的发展空间。2010年,在人民生活子系统包含的指标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000元,家用电脑普及率超过60%,两项指标实现程度首次达到100%,分别比上年提高8.8个和6.8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实现程度达到71.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子系统实现程度达到93.8%,比上年提升5.8个百分点,拉动城镇化进程综合实现程度上升1.2个百分点,对综合实现程度提升的贡献率达到42.3%。 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农村环境质量继续提高。“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三起来”工程实施的带动下,农村投资显着增长。五年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60亿,是“十五”期间总投资的2.5倍;占全社会总投资的8.6%,比“十五”期间提高1.7个百分点。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基础设施子系统实现程度达80.8%,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拉动城镇化进程综合实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对综合实现程度的贡献率为34.5%。该子系统包含的四项指标中,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5.8%,实现程度达到100%;卫生厕所覆盖率为76.9%,实现程度达到90.5%,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公路密度实现程度为7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有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的村的比重达33.9%,实现程度虽然只有48.4%,但比上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难点问题有待协调解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实现程度提升的难点。2010年,经济发展子系统实现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受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的影响。2010年,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62元,比上年增长10.6%,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2.23降低到2.19,实现程度从67.2%上升到68.4%。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势头得到了有效抑制,主要得益于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的建立,得益于“十六大”以来的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成果,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9%,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9.2%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成为了反映城乡差距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城镇化监测中经济发展子系统实现程度提升的难点。 远郊区县社会发展与基础设施子系统明显滞后。在农村城镇化监测体系中,远郊区县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于本区县其它子系统发展水平。如密云县社会发展子系统实现程度落后于经济发展子系统30.9个百分点;延庆县基础设施子系统实现程度落后于经济发展子系统21.7个百分点;从绝对水平看,怀柔和密云的社会发展子系统实现程度分别为56.9%和50.7%,延庆的基础设施子系统实现程度为58.4%,均未达到60%。这说明北京市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区县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