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城市建设 查看内容

城市突围

2013-8-27 20:2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3| 评论: 0

摘要:       ■泛华建设集团总裁杨天举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成果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

  

  ■泛华建设集团总裁杨天举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成果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和谐崛起在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引擎的城市的和谐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面临着比昨天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 突围正是在面对超越自己和过去以及如何超越自己和过去的问题时,城市作出的必然抉择。这不仅仅是对都市梦境的重新认识,也是求索如何能突破城市现有的发展思维定式、破解发展瓶颈、寻找到城市发展的良方。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城市系统规划与城市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立项,纳入了部级科研计划,并组织泛华建设集团进行研究。该课题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系统思考,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结合制度创新,对城市建设发展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路径创新理念,即城市规划系统整合创新和城市投融资体系完善创新。

  课题的创意、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在系统方法论、制度、运作机理等层面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体现出的正是这种突围之意。

  

  ■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

  突围的必然——城市发展巨系统

  近些年来,中国步入了一个城市化进程加速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对没有进行过工业革命的中国而言显得仓促和生疏。城市化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百年的历练,即使时间如此漫长,几乎没有城市不经过生命周期间生与死的考验。在这个考验中,有的城市新生了,而有的城市没落了。中国要在短短的几十年走完这几百年的城市发展路程,优势与劣势并存。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时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城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托,而结构调整不仅是针对供给层面的产业结构单向调整,也是以城市化为方向的需求结构双向调整。这些都赋予了城市化新的内涵。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泛华建设集团总裁杨天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集合了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在内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若想顺利实现城市突围,必然要了解并明确这个巨系统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

  城市化应该走出一条安全性、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城市生态经济之路,实现城市低碳、经济循环、产业环保、环境生态的和谐格局,这是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发展道路。城市化不仅仅是政府的城市化,也是社会广泛参与且各有分工和侧重的城市化,这是城市化与推进机制需要明确的要义。

  城市的发展、崛起必然意味着城市间资源的重新配置,需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并统筹考虑,打造区域产业生态圈,学会与别人价值共享,这是城市化与区域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城市社会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需要工业化来推动,但城市化水平应适当超前于工业化水平,以创造并有效吸收工业化产能,避免工业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对城市资源的过度攫取和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这是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